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岁山

万岁山

①俗称煤山。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明永乐五年(1407)兴建北京宫殿,将拆除元宫殿及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堆积成土山。土山位于纵贯皇城中轴线上,取名万岁山。《明一统志》卷1:西苑“东北有万岁山,高耸明秀,蜿蜒磅礴,上插霄汉, 隐映宫阙, 皆禁中胜境也”。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此山东麓一槐树下。《明史·庄烈帝纪》:“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即此。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为景山。今为景山公园。

②即万安山。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寰宇记》卷104休宁县:“吴避孙休之名,改为海阳县,仍移于万岁山上。”

③又名城山。在今安徽凤阳县城北隅。《方舆纪要》卷21凤阳县:万岁山“在皇城北,城垣经其上。东西有二峰对峙,东曰日精,西曰月华”。

④北宋政和七年(1117)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宋史·地理志》:政和七年(1117),“始于上清宝箓宫之东作万岁山。山周十余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宣和四年(1122)改名艮岳。

⑤即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灵寿山。《水经·耒水注》:千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舆地纪胜》卷57郴州:万岁山,“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


(1)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隅。原名凤凰山,又名九华山,明朱元璋即帝位后改称万岁山。有东西两峰对峙:西为月华山;东为日精山。昔有明太祖御书“第一山”碑,建有“御书亭”,均毁。(2)又称艮岳、寿峰、寿山艮岳、万寿山。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北宋徽宗时筑,周十余里,高九十步。上建亭台楼阁,下掘池沼。金兵入汴时被毁。(3)“景山”的旧称。


猜你喜欢

  • 菰城

    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下菰城。《寰宇记》卷94引 《吴兴记》: “春申君黄歇于吴墟西南立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秦灭楚,改为乌程县。东晋义熙元年 (405) 移治今湖州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

  • 金山都督府

    唐开元中置,治所在西州 (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

  • 云南安抚司

    唐贞元十一年(795)置,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云南安抚使,管辖南诏统治境界。五代废。

  • 骆谷城

    西晋永嘉末仇池氐杨茂搜置,即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四年(427),“氐王杨玄遣将军苻白作围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于赤水; 城中粮尽,民执辅政以降,辅政至骆谷,逃还”。《魏书·

  • 康二城镇

    即今河北武安市东南二十八里康二城镇。清乾隆 《武安县志》 卷3里社: 卢里有康二城。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康二城,人口4750。原名康欲城,后以姓分为东、西两街,

  • 啜河

    即今蒙古国东方省之哈拉哈河。《魏书·失韦传》: “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新唐书·室韦传》: 塞曷支部 “居啜河之阴,亦曰燕支河”。古水名。又称啜水。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

  • 上卦汛

    清置,属永宁州。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七十里上关镇。清有把总驻防。

  • 举岭寨

    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休宁县: 举岭寨 “在县东北十五里天葆岩。《志》 云:县东南方山有白际岭寨……皆宋置,元废”。

  • 滚龙坡

    在今四川万源市北。民国 《万源县志》 卷2: 滚龙坡 “在治北六十里,交镇巴界,为川陕要道。建有石卡。清时每年十月初 一日,川陕两省总镇会哨于此”。

  • 龙津渡镇

    又名龙窟铺。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信江北岸龙津。明正德《饶州府志》卷2:“龙窑铺在二十九都。”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余干县南有龙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