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剌州
在今甘肃靖远县北境。《明史·孙兴祖传》:洪武三年(1370),“帅六卫卒从(徐)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又《李文忠传》洪武七年(1374),“遣部将分道出塞,至三不剌川,俘平章陈安礼”。《方舆纪要》卷62靖远卫:三不剌川“在卫北境。其西为五郎口。明初,孙兴祖战死于此”。
在今甘肃靖远县北境。《明史·孙兴祖传》:洪武三年(1370),“帅六卫卒从(徐)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又《李文忠传》洪武七年(1374),“遣部将分道出塞,至三不剌川,俘平章陈安礼”。《方舆纪要》卷62靖远卫:三不剌川“在卫北境。其西为五郎口。明初,孙兴祖战死于此”。
当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境。金幼孜《北征后录》: 明永乐十二年 (1414),成祖北征,五月 “十九日次蒙山海。二十日午发蒙山海,晚次威武镇……二十三日午次饮马河”。《方舆纪要》 卷45:蒙山海 “
即奄蔡国。东汉时西域国名。在康居西北,即今咸海、里海北部草原。《后汉书·西域传》: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淮阳县置,属象州。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大业初废入阳寿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淮阳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南。属桂州。大业初废。
元置,在今湖北宜城市南蛮河东岸。
亦作烟土屯。即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北烟筒屯镇。《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有烟土屯、小河子、喇嘛甸、萨勒图、安过五车站。”
西晋建兴元年 (313) 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为丹阳郡治。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晋、南朝皆都于此。南朝梁时都城东到倪塘 (今南京市东南,方山之北),西抵石头城 (今南京市清凉山),南至石子
即今黑龙江省克山县西北六十五里西城镇。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克山县“第四区辖一镇:西城镇”。(1)在河北省阳原县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域,人口3.2万
自安徽水家湖(今长丰县)至蚌埠(今蚌埠市)。全长61公里。为淮南铁路支线。 日伪于1944年修建。因接通津浦、淮南两线,故亦称水蚌联络线。
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十二里野店村南。是一处东西长约 1000米、南北宽约 800米的高台地,属大汶口文化遗址。1971—1973 年进行三次发掘,出土大量文物。文化堆积层厚1米余,上层含大量新石器明代红色
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五十里。《明史·四川土司传二》:天启间,官军征讨奢崇明之乱,“进克其(永宁)城,降贼二万。复进拔红崖、天台诸囤寨,降者日至”。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