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降城
唐景龙二年(708)朔方总管张仁愿于今内蒙古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以防突厥。《元和志》卷4:“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绝其南寇之路。……六月而三城俱就。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遥相应接。”中受降城在今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黄河东岸;西受降城在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其后东西两受降城均曾改筑。
唐景龙二年(708)朔方总管张仁愿于今内蒙古黄河以北筑三受降城,以防突厥。《元和志》卷4:“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绝其南寇之路。……六月而三城俱就。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遥相应接。”中受降城在今包头市西南敖陶窑村古城;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县南黄河东岸;西受降城在杭锦后旗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其后东西两受降城均曾改筑。
即今广西西林县东那劳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西林县图:西有那劳塘。清边疆大臣岑毓英、岑春煊为本乡人。有宫保府宅第。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设黑龙江将军,以驻黑龙江城 (黑龙江东岸旧瑷珲,在今俄罗斯境) 而得名。管辖松花江口以上的黑龙江流域。康熙二十三年 (1684) 移驻黑龙江西岸,另筑瑷珲新城(今黑龙江省
东汉末改茌县置,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魏、晋属太山郡。《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237),“山茌县言黄龙见”。《晋书·慕容儁载记》:“晋将荀羡攻山茌,拔之,斩儁太山太守贾坚。”
元置,属全州路。即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咸水乡。
在今安徽肥东县西。《方舆纪要》 卷26庐州府合肥县: “店埠河在府东四十里。源出城北六十里园疃镇,流经此为店埠镇,又东流入巢湖。”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北岸。清乾隆《西域图志》卷13伊犁西路:库尔墨图“在沙图西三十里”。
即古且末国。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2: 覩货逻故国 “东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即沮末地也。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即“且末国”。
又名硕项湖或硕濩湖。今江苏涟水、沭阳、灌南等县间。《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四年(1354),“搏霄招善水战者五百人,与贼战安东之大湖,大败之,遂复安东”。即此湖。早已成陆。(1)古湖名。又称灌湖、硕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西山支脉。清《日下旧闻考》卷102:“天宝山有茶棚庵、山神庙、七圣庙。”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五十里。明嘉靖《建宁府志》卷3《山川》建安县:天宝山“在丰乐里。延袤五六十里,峰峦起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集州置,治所在难江县 (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县及旺苍县东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集州。唐天宝初改集州置,治难江县(今四川南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