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岔镇

三岔镇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渭水南岸。《清一统志·秦州二》:三岔镇“有州判驻此,兼设把总”。


(1)在山西省五寨县北部。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岔,人口2000。因位处三路之冲,故名。明筑三岔堡。1949年属五寨县三区,1956年设三岔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2001年刘家圪台乡并入。产谷子、糜子、马铃薯、莜麦、大豆、胡麻。有制砖、铁木加工等厂。公路通保德、神池、河曲、忻州等地,是通往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交通枢纽。庄旧铁路经此。古迹有清木牌楼。(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部、龙江南岸。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2.1万,94%壮族。镇人民政府驻三岔街,人口3100,壮、汉杂居。因地处宜州、柳城、柳江三市县交界而得名。1950年为宜山县三区。1958年设三岔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玉米、大豆、花生、生姜、甘蔗、柑橙等。有综合化工、农机、炼油、电机、明胶、水泥等厂。有农贸集市。镇东设有黔桂铁路三岔站,有支线通罗城。公路通庆远、罗城、忻城等地。(3)在四川省简阳市境西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岔,人口5000。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场于三溪汇合处坝地,故名。1949年为三岔乡,1958年改建国公社。1975年移今址新建。1984年改建国乡,1985年置三岔镇。1992年三岔湖、兴隆场二乡并入。主产棉花、油菜籽、柑橘等。有粮油加工、农机、砖瓦、纤维板等业。主街为现代建筑,为旅游集镇。通公路。三岔湖为省内著名的旅游地。(4)在贵州省遵义县中部偏南。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岔街,人口4000。原名镇远场,因三条小河在此汇流,改今名。1932年置仁寿、庆远二镇。1941年后置仁寿、肇兴、三岔等乡。1950年后经多次分合,1992年以三岔、水源、肇兴、仁寿四乡合并置三岔镇。产稻、玉米、油菜籽、烤烟等。有粮食加工、农具修理、硫黄、印刷等厂矿。是县内重要粮油产区。公路通贵崇公路。(5)在陕西省凤县南部。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 6100。镇人民政府驻三岔,人口730。以地处故道、连云、陈仓栈道岔口得名。元置三岔站,明改三岔驿,后简今名。1949年设三岔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置镇。主产玉米、小麦,盛产木耳、蜂蜜、生漆、花椒、苹果。境内铅锌矿储量丰富,有采矿和铅、锌选矿业。有公路西接316国道。(6)在甘肃省镇原县西北部,西邻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高湾村,人口 1430。因地处米家川河、白家川河汇入蒲河源头处,故称三岔。1958年撤三岔区设三岔乡,同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等。特产黄花菜、花椒。有果品厂。为县西农贸集市。镇三、宜兰公路经此。(7)在甘肃省漳县北部、漳河两岸。面积123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岔,人口2570。镇区位于烟坡沟、郗家沟、杂寸沟三岔口处,故名。明设三岔驿,1912年改名三岔镇。1949年改设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2000年复置镇。产小麦、胡麻、中药材等。主产粮食。是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殪陇、殪文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诺州

    唐贞观五年 (631) 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诺川县 (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诺川县(治今四川松潘县黄胜关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后因地入吐蕃,

  • 斩龙坳山

    在今湖南绥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82绥宁县: 斩龙坳山 “上有土堆五,一大四小,状如龙爪”。

  • 强现部

    或即空亭部。宋大理置,为教合三部之一,属最宁府。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四里新现。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明代属教化三部长官司。清代属开化府。

  • 锦山

    ①在今浙江嵊县东。《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嵊县: 锦山 “在县东七十五里”。②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97新州: 锦山 “在州南”。《清一统志·肇州府一》: 锦山“在新兴县西南三十里。其

  • 牛吃水乡

    即今四川雷波县东北三十五里汶水乡。清置牛吃水汛。产铁矿。

  • 魁岩

    在今广东云浮市东北。《清一统志· 罗定府》: 魁岩 “在东安县 (今云浮市) 东北二十五里。甚峻峭。前有疏林曲沼,胜敌九星”。

  • 白楼

    在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北。《水经·㶟水注》:如浑水西支流入宫城后,“其水夹御路南流径蓬台西。魏神瑞三年又毁建白楼,楼甚高竦,加观榭于其上,表里饰以石粉,皜曜建素,赭白绮分,故世谓之白楼

  • 新里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浚仪县置,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北。大业二年 (606)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浚仪县置,治今河南

  • 通许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咸平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通许县。元属汴梁路。明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东部。属开封市。面积767平方千米。人口59万。辖6镇

  • 皂角垭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北皂角乡。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