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镇
亦作三义镇。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明置巡司于此。
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人口3800。因地处三条河流(东河、西河、外河)汇合处,故名。1899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发展成集。1949年为三汊区,1975年置公社,1985年置镇。地处三河之间,为河湖平原。南部东依野潴湖,西临王母湖。主产稻、棉花、小麦、油料作物,盛产鱼、莲藕。建筑业较盛。有涂料、塑料、地毯、服装等厂。京广铁路、孝天公路经此。
亦作三义镇。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明置巡司于此。
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人口3800。因地处三条河流(东河、西河、外河)汇合处,故名。1899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发展成集。1949年为三汊区,1975年置公社,1985年置镇。地处三河之间,为河湖平原。南部东依野潴湖,西临王母湖。主产稻、棉花、小麦、油料作物,盛产鱼、莲藕。建筑业较盛。有涂料、塑料、地毯、服装等厂。京广铁路、孝天公路经此。
即今山西安泽县北和川镇。1938—1949年为安泽县驻此。
即乌江。《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涪陵水 “即乌江别名也”。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方舆纪要》 卷41蒲州: 峨眉原 “在州东五里。自西而东,绵亘逶迤,跨临晋猗氏之境”。
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打仇关在“(麻响长官)司东二里”。
在今黑龙江省宾县西南,为张广才岭西麓支脉。《金史·欢都传》: “至景祖时,石鲁之子劾孙举部来归,居于安出虎水源胡凯山南。胡凯山者,所谓和陵之地是也。”
西汉元朔六年 (前123) 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汉书·张骞传》 注: 颜师古曰,“取其能广博瞻望”。故名。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永初后废。古县名。
在今河南许昌市西。《晋书·穆帝纪》: 东晋永和八年 (352),“安西将军谢尚帅姚襄与张遇战于许昌之诫桥,王师败绩”。即此。确址待考,疑在今河南省临颍、西华二县之间颍河上。东晋永和八年(352年)谢尚
又称蒲松镇。即今上海市长宁区西北部北新泾镇。清同治《上海县志》卷1《镇市》:“北新泾市,县西二十一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上海县:“最西有蒲松镇,一名北新泾,跨吴淞江支流新泾港上。”
在今贵州西南部,南盘江支流。《清一统志·兴义府》:马别河“其水自普安县楼下河流入境,南注广西西隆州巴皓河”。
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清一统志·叙永厅》:吼西关“在厅南一百二十里,与镇雄州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