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贵州赫章县东北海马姑。清同治六年(1867),陶三春率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即此。在今贵州省赫章县东北。与猪拱箐相犄角,山壁陡立,前有大河。清同治六年(1867年),苗民起义军据海马姑,即此。
亦作扶黎营。在今辽宁义县东南。一说在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后汉书·鲜卑传》:元初二年(115),“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改扶黎营。杀长史”。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改思南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水德江长官司 (后改安化县,即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相当今贵州思南、德江、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
明洪武二十六 (1393)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龙山县 (今辽宁喀喇沁蒙古族自治县西南白塔子)。永乐元年 (1403) 徙治平谷县 (今北京市平谷县) 西,属大宁都司。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亦作句骊、句丽或高丽。西汉末朱蒙建国,都国内城 (今吉林集安市城东)。辖境相当今辽宁浑河上游以东,朝鲜狼林山以西,南到朝鲜清川江一带。东汉建安十四年 (209) 迁都丸都城 (今吉林集安市境)。4世纪
北宋置,属梓州。在今四川三台县南。《寰宇记》 卷82: “富国监者,本梓州郪县富国镇新井煎盐之场也。皇朝置监以董其事,兼领通泉、飞乌等盐井地。去梓州九十里。” 后废。
即南直隶的简称。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南。清乾隆《陆丰县志》卷3:崇祯八年(1635),“熊文灿檄闽帅统舟师合击香寇于田尾远洋,香遂伏诛”。在今广东省陆丰市东田尾角外海湾。
在今山西临汾市东。1943年10月,八路军在此伏击日本侵略军。“韩略村战斗” 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和联队长以下军官一百二十多人,迫使日军慌忙调回进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兵力增援临汾地区,打乱了敌人的 “扫荡
①即林家甸。今黑龙江省林甸县。②亦名林扒镇。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林扒镇。清乾隆 《邓州志》 卷5 《集镇》: 林家店 “在州西南五十里。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