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镇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三重市。原为三重埔,为高山族平埔人渔猎区。1945年设三重镇。1962年升为县辖市。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三重市。原为三重埔,为高山族平埔人渔猎区。1945年设三重镇。1962年升为县辖市。
在今浙江龙泉市南七十里。《明史·地理志》 处州府龙泉县:“南有大溪,源出台湖山。”
①西魏置,属蔚州。北周废。隋仁寿二年(602)复置,属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村东北二里。《元和志》卷3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大业元年(605)移治东华池。十三年(617)废。唐武德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八十余里。《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江浒山镇“与福建邵武府接界,本朝雍正六年移(贵溪)县丞驻此”。
明洪武六年(1373)改卢山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七十里卢山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康熙四十年(1701)裁。
南宋置,属太平砦。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进结镇。元升为结伦州。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东北镇结。元升为结伦州。
①亦作城、 城。 北魏改郏县置, 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郏县。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管州。治所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大业初废。③隋大业四年 (608)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史记·魏世家》 《正义》: “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 又云: “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折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
在今广西北流市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8北流县: 通津岩 “在县之南坝乡。石山叠峙,有二门,南北相对,高敞如阙,水流环绕,石室虚明,为县之胜”。
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惠民县城区及近郊析置,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1948年撤销,并入惠民县。旧市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惠民县城区析置。在今山东省北部。1948年撤销,仍并入惠民县。
明置,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五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77沔阳州: 范溉关在 “州 (今沔城镇) 西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