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山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寰宇记》卷56武安县:“三门山,县西北八十里。山有三足,峻峙如门。”
②在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中。《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海舟出入必经之所,今设兵船舶守”。
古山名。又称砥柱山、底柱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三门谓神门、鬼门、人门。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诗,其四十有:“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即指此。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寰宇记》卷56武安县:“三门山,县西北八十里。山有三足,峻峙如门。”
②在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中。《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三门山“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海舟出入必经之所,今设兵船舶守”。
古山名。又称砥柱山、底柱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三门谓神门、鬼门、人门。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诗,其四十有:“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即指此。
在今福建德化县西北。《清一统志·永春州》:邱店寨“在德化县。《旧志》,在县西北四十里尤岭下。宋大中祥符间, 以其地当德化、安溪、永春三县之交,置三县巡司,以土军守之。今废”。
北宋乾德三年(965)置,属江陵府。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至道三年(997)改属复州。熙宁六年(1037)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仍属复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移治沔阳镇(今湖北仙桃市西南
在今西藏日土县北。《清一统志·西藏》:冈里木孙山“在鲁多克城西北三百八十里,山甚高险, 自遮达布里山绵亘而北,至此为阿里之北界”。“冈里”藏语意为雪山,“木孙”突厥语意为冰。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东汉属广阳郡。三国魏属燕国。北魏属燕郡。隋属涿郡。唐属幽州, 武德四年(621)移治石梁城(今廊坊市东南), 贞观八年(634)又移治常道城(今廊坊市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常熟县置,属平江路。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常熟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常熟县置,治今江苏省常熟市。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
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六十里八里垛。清顺治《颍上县志》卷2:八里垛“商贾舟楫,贸易聚集,亦淮、颍襟带之处”。
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寰宇记》卷20文登县:“《三齐略记》云: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出处。”清光绪《登州府志》谓召石山在成山之东。《山东通志》谓召石山与成山本为一山。
亦名百丈岩。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接张家界市界。《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茅花岭”条下:百丈峡“东北至九溪卫七十里。石崖两面对峙,高逾百丈。中有小峡,长三十里,流泉峻急,古木槎牙。峡畔有路通永定卫,最险”
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山头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博山县东南有山头集。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2《乡镇》作山头镇。(1)在安徽省泗县东北部。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山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