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雉县
西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南。《汉书·伍被传》:被谓淮南王安曰:“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即此。三国吴属武昌郡。东晋义熙中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东。属江夏郡。西晋初废入阳新县。
西汉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南。《汉书·伍被传》:被谓淮南王安曰:“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即此。三国吴属武昌郡。东晋义熙中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阳新县东。属江夏郡。西晋初废入阳新县。
一名南日山。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南日岛。旧属福清县,清有县丞驻此,民国设县佐。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部沿海,东北流入鞑靼海峡。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23: 瑚叶克河 “在都尔河北,东入海”。
明初置,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乞烈伊城”。
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 (大阁镇)西南四十里。北魏曾于此筑城。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总章三年(670)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唐肃宗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寺西慈恩塔院内,有玄奘
唐景龙四年(710)置,在伊州(今新疆哈密市)。后移治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伊吾军,开元中置,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管镇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
即虢。西周初封国。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市东)。春秋时灭于晋。《左传》:僖公五年(前655),“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1956年冬在今三门峡市北上岭村
①北周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境。隋大业初并入修化县。②隋仁寿三年(603)升卢山镇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元和志》卷32卢山县:“因(卢)山为名。”大业三年(607)属临邛郡。唐武
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东汉属齐国。西晋属东东莞郡。永嘉后废。
明永乐元年 (1403) 于女真人居处置,属辽东都司。因卫处渤海建州地,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东宁县东大城子。一说在吉林农安县; 或谓在双城子 (今俄罗斯滨海区乌苏里斯克)。二十一年 (1423)移治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