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路招讨司
金大定初(1161)改乌古迪烈招讨司置,初治乌古迪烈部,后移治泰州(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四家子村古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承安四年(1199)徙治金山(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北)。泰和八年(1208)还治泰州。元废。
金大定初(1161)改乌古迪烈招讨司置,初治乌古迪烈部,后移治泰州(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四家子村古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承安四年(1199)徙治金山(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北)。泰和八年(1208)还治泰州。元废。
南朝梁置,治所在定阳县(今湖北随州市西北)。西魏改为欵州。
在今湖南郴州市西南。《史记·项羽本纪》:秦末,项羽、刘邦继陈胜、吴广之后,起兵攻秦,访楚怀王孙心于民间,尊为义帝。汉元年(前206),项王使人徙义帝于长沙郴县(今郴州市),“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于江
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南。以北有攸溪为名。东汉属长沙郡。南朝齐属湘东郡。梁、陈间改为攸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为南云州治。贞观元年(627)州废,县属衡州。五代梁时迁今攸县治
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八十里汤道河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东北有汤道河。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为桐梓河源之一。《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斋郎水 “在宣慰司(今遵义市) 北二百里。源出蒿芰里楚米坡,经小溪里入泸州合江,会蜀江。古有苗斋郎者居此,因名”。
又作渤澥。即今渤海及东海部分海域。南朝梁萧统 《文选》 卷7司马相如 《子虚赋》: “浮渤澥,游孟诸。”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作勃澥。裴骃 《集解》: “ 《汉书音义》 曰: 海别枝名也。” 司
①北周闵帝元年(557)分蓝田县地于白鹿原上置,属蓝田郡。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十一里。建德二年(573)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雍州,移治今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次年改名宁民县。②五代梁开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岳吉牙来杂城 “在喇萨西南三百三十里”。藏语意为小威。为通后藏之交通要冲。
又名锦衣镇。即今四川纳溪县西长江岸大渡口镇。清嘉庆《江安县志》卷1:大渡口“县东五十里佛渡场”。1950年划归纳溪县,为县著名大镇。(1)在安徽省东至县北部、安庆市区对岸。面积100.2平方千米。人口
元改平茶承化军民府(亦作平茶洞) 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溶溪乡。《元史· 泰定帝纪》: 泰定元年 (1324),“思州平茶杨大车、酉阳州冉世昌寇小石耶、凯江等寨,调兵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