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郡
唐南诏世隆时置,属拓东节度。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八里,马鞍山麓乌龙幕。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其称东川者,盖以在会川之东得名。”宋大理升为一级政区,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及会泽、巧家二县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废为东川路。
9世纪中南诏置,治今云南省会泽县。大理时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金沙江以东,牛栏江以南、以西及昆明市东川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閟畔部军民府,次年改东川路。
唐南诏世隆时置,属拓东节度。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八里,马鞍山麓乌龙幕。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其称东川者,盖以在会川之东得名。”宋大理升为一级政区,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及会泽、巧家二县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废为东川路。
9世纪中南诏置,治今云南省会泽县。大理时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金沙江以东,牛栏江以南、以西及昆明市东川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閟畔部军民府,次年改东川路。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巴郎山“在懋功屯务厅东二百一十五里。其山袤延三百余里,与茂州瓦寺土司接界”。民国《懋功县志》: 巴郎山“一名斑斓山。古称冉,
北宋建隆三年(962)于北海县置,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乾德三年(965)升为潍州。
1920年日本占领期间设台南市,属台南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台南市,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南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嘉南平原南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175.6平方千米。人口75.2万。辖东、南
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四十六里。清有把总驻防。
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二十里。《舆地纪胜》卷57郴州:白豹山“又有白豹水,源出白豹山”。《方舆纪要》卷82: 白豹水“源出白豹山, 流合郴水”。
明置,属小河守御千户所。即今四川平武县西北九十里水晶镇。《方舆纪要》卷73小河守御千户所:马元堡“在叶堂东四里。又东七里为水进堡……皆有兵戍守”。
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杂谷安抚司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二十五年(1760)升为直隶厅。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马尔康等县地。嘉庆六年(1801)改为理番厅。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
唐长寿二年 (693) 改高唐县置,属博州。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神龙元年 (705) 复名高唐县。古县名。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高唐县置,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属博州。唐神龙元年(705年)复改名为高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清邑县(今山东莘县)。大业初改为莘县。唐武德五年 (622)复置莘州,贞观元年 (627) 仍改莘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清邑县(今山东莘县)。大业初废。
①又名阅马台。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太平御览》卷300引《邺城故事》:凉马台“一名阅马台,一名戏马台”。②在今江苏扬州市。清康熙《扬州府志》卷18:戏马台,“陈后山《诗话》,广陵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