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平郡

东平郡

①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属兖州。治所在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齐废。

②北魏泰常中置,属济州。治所在范县(治秦城,今河南范县东南旧城)太和末废。建义中复置。北齐废。

③北齐改泰山郡置,治所在博平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今山东泰安市及东平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④隋大业初改郓州置,治所在郓城县(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巨野、鄄城等县地。唐武德初复改郓州,贞观八年(634)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天宝元年(742)改为东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郓州。

⑤契丹神册四年(919)置,治所在辽阳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天显三年(928)升为南京。


(1)南朝宋改东平国置,治东平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属兖州。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济宁市及东平、汶上等县地。北齐废。(2)南朝齐置。治淮阴县(东魏改名怀恩县,北周改名寿张县,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东魏改为淮阴郡。陈复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618年)又改为淮阴郡。(3)北魏泰常中置,治范县(秦城,今河南范县东南)。属济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梁山、东平等县部分地。太和末废,建义时复置。北齐废。(4)隋大业初改郓州置,治郓城县(今县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巨野、郓城及梁山、鄄城等县部分地。唐武德初复为郓州,贞观八年(634年)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东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郓州。


猜你喜欢

  • 高滩市

    即今福建将乐县东北高唐镇。《清一统志·延平府》: 高滩市 “在将乐县东四十里”。

  • 南郢州

    ①北魏正光、孝昌间置,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境。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为归州。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光城郡 (治今河南潢川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潢川县东部、南部及光山县南部。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赤石

  • 曾水

    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水经·沔水注》:曾水 “导源 (武当) 县南武当山……发源山麓,径越山阴,东北流注于沔,谓之曾口”。

  • 曲水镇

    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南三十里曲水镇。(1)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东部。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曲水,人口500。镇以驻地名,地以河名。1950年设曲水乡,属南充县。1

  • 瑞山岩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瑞山岩在府东。有四岩相连,遇乱,村民每避居于此。”

  • 青孤山

    一名寡孤山。在今四川沐川县东。《方舆纪要》 卷73沐川长官司: 青孤山在 “司东十里。山多林木,望之郁然,突出群山之上”。《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青孤山 “在屏山县西北沐川长官司东三里。其山孤立秀出

  • 令鲜水

    ①当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或陕西定边县一带。《后汉书·段颎传》:建宁元年(168)颎将兵讨羌,“颎急进,与(田)晏等共追之于令鲜水上。颎士卒饥渴,乃勒众推方夺其水,虏复散走。颎遂与相连缀,且斗且引,及于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一百余里。“柏孜克里克”,维吾尔语意为雕刻图案装饰的房屋。创建于南北朝末期,迄于元代。现存八十三窟。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以横顶直洞为主,亦有中柱式

  • 大庾峤水

    亦名连水。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之凌江。《水经·溱水注》:“涟水南流,注于东溪,谓之涟口。庾仲初谓之大庾峤水也。”

  • 忽儿秃卫

    又作法勒图河卫、乌尔秃卫。明正统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乌拉河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