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山
本名云峰山。即今湖北黄石市西东方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东方山“在大冶北三十里。《武昌志》云:汉东方朔之故隐也。今有东方寺,乃唐智隐禅师道场”。《明一统志》卷59武昌府:东方山“在武昌东界,故云东方”。
在湖北省黄石市区西南。因在古武昌(今鄂州市)东界得名。属幕阜山。西北—东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主峰海拔456米。山上多松、杉、楠竹。山腰有唐大和年间建东方寺,又名弘化寺。现存正殿为清同治年间重修。寺旁古塔为明成化年间重建。寺后有圣泉。入山路旁有“东方古道”碑。为风景区。
本名云峰山。即今湖北黄石市西东方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东方山“在大冶北三十里。《武昌志》云:汉东方朔之故隐也。今有东方寺,乃唐智隐禅师道场”。《明一统志》卷59武昌府:东方山“在武昌东界,故云东方”。
在湖北省黄石市区西南。因在古武昌(今鄂州市)东界得名。属幕阜山。西北—东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主峰海拔456米。山上多松、杉、楠竹。山腰有唐大和年间建东方寺,又名弘化寺。现存正殿为清同治年间重修。寺旁古塔为明成化年间重建。寺后有圣泉。入山路旁有“东方古道”碑。为风景区。
清光绪三年 (1877) 析岫岩厅东部地区置,属奉天凤凰厅。治所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以宽甸堡为名。民国初属奉天东边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改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
亦曰顾亭林。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三十里亭林镇。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在此隐居,呼野王读书堆。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修濒海诸堰,因置监堰官于此。又置金山巡司,明废。其北有湖,湖南有林,因呼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周书·韦孝宽传》:建德四年(575),武帝志在平齐,孝宽上疏陈策:“三鵶以北,万春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方舆纪要》卷41河津县称:“时盖置镇于此, 自此南至河南鲁山县之三
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南。北魏时为宕昌国都城。北周天和元年 (566) 灭宕昌后置宕州。在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因宕昌羌所居得名。十六国时其酋长梁勤自称为王,定都于此,领有仇池(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以西,席水
元大都城十一门之一。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东朝阳门桥处。《明史·徐达传》:洪武元年(1368)北伐,“进克通州,顺帝帅后妃、太子北去。逾日,达陈兵齐化门,填濠登城”。即此。明正统四年(1439)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北铁牛关(铁关)附近。《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光泽县:大和山在“县西北百二十里,与江西南城县接界。山有铁牛岭,旧置关于此”。
在今西藏察雅县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自梨树至王卡,称为恶八站。”
西汉置,属山阳郡。当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汉省。
在今四川珙县南四十五里。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珙县: “南有盐水坝巡检司,后迁歇马堡,仍故名。”
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普安镇。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置普安土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