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泰州
唐武德五年(662)置,治所在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博城、梁父、嬴、肥城、岱等五县。相当今山东泰安、肥城二市附近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肥城及新泰等市西部等地。贞观元年(627年)省。
唐武德五年(662)置,治所在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博城、梁父、嬴、肥城、岱等五县。相当今山东泰安、肥城二市附近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博城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肥城及新泰等市西部等地。贞观元年(627年)省。
一作桃枝岭。又名桃花岭、冯公岭。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陈书·世祖纪》: 天嘉三年 (562) 三月庚寅,“司空侯安都破留异于桃支岭”。即此。
即今江苏宿迁市南埠子乡。路通安徽泗县。清同治 《宿迁县志》 卷13: 埠子集 “在治西南三十五里”。
亦作宁边军。唐天宝十三载 (754) 哥舒翰置,属廓州。在今青海贵德县西黄河北岸。《元和志》 卷39廓州: “宁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清一统志·西宁府》: 靖边军 “在西宁县南故廓州西。《元和
今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松花江。辽、金时称为鸭子河。亦称混同江。《辽史·圣宗纪》: 太平四年 (1024) “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金史·地理志》 上京路: “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来流河、宋瓦江、鸭子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北新市镇。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卷20:“自叙州沿流十里至马湖江口,又西溯七十里至安边寨,又水陆行三百二十里至夷都村。”
一名注人。战国韩邑。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十五里汝水北。《史记· 魏世家》: 文侯三十二年 (前414),“败秦于注”。《集解》: “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也。”古邑名。又作注人、注城。战国韩地,在今河南
在今安徽来安县东。《方舆纪要》卷29来安县:来安镇“在县东三十里。旧置镇于此,今废”。
在今贵州都匀市北一里。《方舆纪要》 卷121都匀府: 胡公堰 “明初指挥胡纲所筑。城西之田,赖以灌溉”。
五代及西夏时改凉州置,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元至元十五年(1278)降为西凉州。唐广德二年(764年)凉州地入吐蕃,至五代、宋初当地豪酋自置牧守,称为西凉府,一名河西军,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辖境约当今张掖
即坚昆。在今俄罗斯鄂毕河上游与叶尼塞河上游之间。《汉书·匈奴传》: 匈奴冒顿时,“北服浑窳、屈射、丁零、隔昆、薪犁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