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京

中京

①东晋、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南齐书·明帝纪》:建武二年(495)十二月丁酉诏曰,“昔中京沦覆,鼎玉东迁”。即此。

②唐至德二年(757),以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中京。因在东京洛阳和西京凤翔之间,故名。上元二年(761)改名西京。

③唐渤海国以显德府为中京(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南敖东城;一说即今桦甸市东北苏密城)。《新唐书·渤海传》:“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

④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中京大定府于故奚王牙帐地。为辽五京之一。故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金贞元元年(1153)改称北京。《辽史·地理志》 中京大定府:“(统和)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中京遗址尚存,城中有大明塔。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⑤金兴定元年(1217)改河南府为金昌府,建号中京。治所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金史·宣宗纪》:兴定二年(1218)二月甲辰,“免中京嵩、汝等州逋租”。


(1)东晋和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中京,相沿用到初唐、盛唐。(2)唐都长安,自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京,因称长安为西京。至德二载(757年)建凤翔为西京,改称长安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年)复称西京。(3)渤海以显德府为中京。一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西南敖东城;一说即今吉林省和龙市。(4)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中京大定府于故奚王牙帐地,此后中央政府常设机构移至于此,常为辽帝驻跸之所,成为辽代后期一百一十多年事实上的首都。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明城。金初仍旧称,贞元元年(1153年)改称北京。(5)金兴定元年(1217年)改河南府为金昌府,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建号中京。

辽中京城遗址


猜你喜欢

  • 千秋亭

    ①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十四里。东汉光武帝即位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元年(25)行至鄗,“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又《续汉书·郡国志》:高邑县“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帝即位于此”。

  • 贵霜王国

    中亚古国名。公元前130年前后,大月氏征服大夏,分置五翕侯管辖国内地方。公元1世纪初,贵霜翕侯丘就却兼并四翕侯,建贵霜王国。都蓝氏城 (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后汉书·西域传》:丘就却越过兴都库什山

  • 和硕特北前旗

    俗称布哈公。清雍正三年 (1725)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后迁今天峻县西北。《清史稿·地理志》 北前旗: “牧地在青海西岸。东至科依特陀罗海,南至柴吉希巴立台,西至车吉,北至哈达图。”

  • 通肯河

    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源出小兴安岭,南流入呼兰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河” 条下: “通肯河,在 (齐齐哈尔) 城东四百五十里,东南流入呼伦河。”呼兰河支流。在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南麓。

  • 桂门关

    即鬼门关、天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十五里。《明 一统志》 卷84梧州府: 天门关,“ 《舆地纪胜》 云: 本桂门关,讹称鬼门关。元廉访使月鲁改名魁星关。本朝洪武初改为桂门关,宣德中改天门关”。即“鬼门

  • 四王冢

    又称四豪冢。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西南、牛山之东。传为战国田齐威王、宣王、王、襄王四代君主的陵墓。威王名田齐,约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任用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为战国七雄之

  • 桥邓隘

    亦作桥屯隘。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桥邓隘 “在县北。万历二年,官兵平洛斗诸巢,贼败散,乃设兵分屯扼塞,一守桥屯隘,一守都勒隘,一守平经隘,于三板堡设堡一,屯兵戍守”。

  • 企石营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企石镇。《清一统志·广州府》:企石营“在东莞县东六十里。明初置”。

  • 牢石坡

    亦名信石山。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 南流县:牢州“以牢石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

  • 曲洧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二十里汲下村。《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公会尹武公、单襄公及诸侯伐郑, 自戏童至于曲洧”。即此。西汉置新汲县于此。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扶沟县西南。《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