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县
①唐神龙元年(705)改武兴县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同年改为龙兴县。
②元至元中置,属中兴路。治所即今湖北荆沙市。明初废。
古县名。(1)唐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兴县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属汝州。同年又改名龙兴县。(2)元至元中置,治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属中兴路。明初废。
①唐神龙元年(705)改武兴县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同年改为龙兴县。
②元至元中置,属中兴路。治所即今湖北荆沙市。明初废。
古县名。(1)唐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兴县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属汝州。同年又改名龙兴县。(2)元至元中置,治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属中兴路。明初废。
即今山东胶南市南信阳场东南里许海中沐官岛。《方舆纪要》卷35诸城县:“信阳场东南一里海中有沐官岛,多石不可耕。”《清一统志·青州府一》:“相传秦时从官斋沐于此,故名。广半里余,袤一里,沮洳难行,且多石
西魏改左南乡县置,为秀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北周属武关郡。隋大业初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河南省内乡、淅川二县境内。为秀山郡治。隋开皇初属淅州,大业初废入南乡县。
即今四川江安县南万里镇与长宁县东南万岭镇间之蜀南竹海。清嘉庆《江安县志》卷2:万岭箐“一名松山。在县东南七十里。有城墟大小射圃遗迹,碑志灭没不详所始。……《方言》:凡竹木茂者皆呼为箐,竹曰竹箐,木曰木
①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平山县:东林山“在县北二十里,其西为西林山,冈峦相接,皆有泉石之胜”。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湖州府一》:东林山“突兀于溪泊中,峰峦蓊秀”。光绪《
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方舆纪要》卷69丰都县:尖峰山在“县东五十里。山峰矗起,如卓剑然。亦曰尖峰山”。
即日喀则。今西藏日喀则市。
1937年伪满由抚顺县析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抚顺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辽宁省。1947年裁入抚顺县。1949年复置市,升为直辖市。 1954年降为辽宁省辖市。在辽宁省东部。面积1.13万平方
①唐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建安城(今辽宁盖州市东北青石关)。后废。②唐南诏置,属建昌府 (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后废。元至元十七年 (1280) 复置,属建昌路。明洪武十五年 (1382) 属建
①又名浣浦、浣沙溪。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诸暨县: 浣江 “在县东南一里,俗传西子浣纱之所”。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宁州: “浣
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与礼县接界。《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