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通山
在今云南镇雄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73镇雄军民府:乌通山在“府北五里。蛮语首曰乌,立曰通,谓此山巍然独峙,如人翘首而特立”。
在今云南镇雄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73镇雄军民府:乌通山在“府北五里。蛮语首曰乌,立曰通,谓此山巍然独峙,如人翘首而特立”。
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巴音布尔地东。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顶。《清一统志·泰安府一》:玉女池“在府北泰山顶。水味甘冽,四时不涸。 一名圣母池”。
亦作白坛卫村。在今河北清苑县西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开运二年(945),败契丹兵于阳城,“晋军至白团卫村,埋鹿角为行寨。契丹围之数重”。即此。
在今浙江武义县东北四十里。《元丰九域志》卷5:婺州武义县有“八素山”。乾隆《浙江通志》卷17引万历《金华府志》:八素山“在县北四十里,周二十里。 《东阳山水记》云:秦末有八士从洛阳来,逋栖于此, 皆青
即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旗下营镇。民国《绥远通志稿》 卷2: 武川县第五区驻旗下营子。后属凉城县。1948年划归卓资县。
又名白岔山。或作奔盏山。蒙古语意为神山。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交界处。为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
春秋时要塞。即今河南信阳县南武胜关。《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吴伐楚,楚司马戌建议 “还塞大隧、直辕、冥厄”。古关名。即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中的黄岘关,今罗山县西南九里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豫、
清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恰伦河(察林河)上游南岸。清道光《新疆识略》卷4伊犁舆图:察林河上游有齐齐罕图卡伦。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哈尔奇喇水,“西北流,南汇尼楚衮哈尔奇喇水,折而北流经齐齐罕图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赤淳县东部及耀县西北部析置,治桃渠源 (今陕西淳化县北秦河乡桃渠塬)。取二县首字为名。后徙安社村 (今淳化县东北南村乡安社村)。1940年还治桃渠源。1943年移治庙湾
北宋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沭阳县北四十里厚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