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国
东汉永元七年(95)改千乘郡置,治所在临济县(今山东高青县高城镇西二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市及高青、博兴、广饶、桓台、寿光等县地。本初元年(146)改为郡,移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西晋复改乐安国。南朝宋又改为郡。
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治临济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市地。《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三国魏改为郡,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西晋复改为国,南朝宋又为郡。
东汉永元七年(95)改千乘郡置,治所在临济县(今山东高青县高城镇西二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市及高青、博兴、广饶、桓台、寿光等县地。本初元年(146)改为郡,移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西晋复改乐安国。南朝宋又改为郡。
东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治临济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市地。《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三国魏改为郡,治高苑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西晋复改为国,南朝宋又为郡。
一名太苏山。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水经·決水注》:灌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大苏山“下有苏仙市,灌水出焉。一名灌山”。古山名。又称灌山。在今河南省商城
唐高祖之父李昞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旧唐书·高祖纪》:“考讳昞,武德元年,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宋敏求《长安志》卷13:兴宁陵“在咸阳县东三十五里云乡,周五里”。
亦名皇路店。即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六十六里皇路店镇。清乾隆 《南召县志》 卷1: 正南,“黄路店,五十五里”。
明置,属荣经县。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靖口。《清史稿· 唐希顺传》: 康熙十九年(1680),赵良栋由雅州进讨吴世璠将胡国柱,“复荣经,贼退入箐口驿,分兵扼周公桥、黄泥铺诸隘,结五营守险”。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以东之地为东土。《尚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注:“东土,陕以东也。”②佛教徒称中国为东土,盖对印度而言,
即今安徽当涂县北十里大金山。《元和志》卷28当涂县:赤金山“出好铜与金类,《淮南子》、《食货志》所谓丹阳铜也”。古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曾以产好铜著名,古谓之丹阳铜。
即三户山。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三合山。《方舆纪要》卷36作三固山。
即今新疆库车县。清魏源《圣武记》卷4: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雅尔哈善等“由吐鲁番进攻库车,……八月,守城回目阿布都复突围夜遁,余众开门降”。次年设办事大臣于此。光绪八年(1882)置库车厅。
即真武庙。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俗名真武山) 上。为重庆著名寺庙。唐白居易有《涂山寺独游》 诗。
在今广东东莞县西南。《宋史·地理志》: 广州东莞县有 “静康等三盐场”。在今广东省东莞市西南。北宋属东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