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
古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城县置,治今河北省献县。属瀛州。大业十三年(617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次年定都于此。天会七年(1129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献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仍为乐寿县。寻复州。明洪武初省县入州。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
古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城县置,治今河北省献县。属瀛州。大业十三年(617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次年定都于此。天会七年(1129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献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仍为乐寿县。寻复州。明洪武初省县入州。
亦名铁峰山、凤凰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北。《舆地纪胜》 卷158普州: “ 《图经》 云,旧治在铁门山。开宝四年徙于今治。年月得之于城隍庙像幅纸中。”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葫桥。清道光 《江阴县志》 卷2: “葫桥镇四保,县西十里。”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江阴县西南有 “葫桥镇”。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宋初复为益昌县。古县名。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利州。北宋初复改益昌
即今安徽霍山县东山王河村。旧属六安县。清同治《六安州志》卷5:“山王河,州南九十里。”
元代西藏地名。《汉藏史集》 (藏文版) 载: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 (即前藏) 置驿站七个,索克为其中之一,在今西藏那曲地区索县境。见“索县(2)”。
原名田心寨鼓楼。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南四十四里坪阳乡马田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系侗族传统建筑物。平面呈方形,每边长8米。楼为两层,木架结构,通高18米。上层置戏台供演出,下层置长凳供人观看。其顶原为
即今四川江津市南李市镇。清光绪《江津县志》卷2:李市场“距城九十里。烟火千余家,陆市此为第一”。
即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三堡村。清乾隆《延庆卫志略》:三铺在“卫(治所居庸关)北十五里”。同治《畿辅通志》卷52延庆州图:东南八达岭与居庸关间有三铺。
①秦置,为河东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置南、北安邑县。②东晋咸康三年(337)侨置,属南河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境。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废。③隋改南安邑
元分冻州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洞埠村。后与下冻州合为上下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