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洲
一名十八里滩。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四十里淮河中。《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四年 (957) 十一月,周世宗自镇淮军济淮,“丁亥,至濠州城西。濠城东北十八里有滩,唐人栅于其上,环水自固,谓周兵必不能涉。戊子,帝自攻之,命内殿直康保裔帅甲士数百,乘橐驼涉水,太祖皇帝帅骑兵继之,遂拔之”。《方舆纪要》 卷21临淮县: 乘龙洲,“ 《志》云: 时周兵夜持炬橐驼渡淮,濠兵惊以为鬼乘龙也,洲因以名”。
一名十八里滩。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四十里淮河中。《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四年 (957) 十一月,周世宗自镇淮军济淮,“丁亥,至濠州城西。濠城东北十八里有滩,唐人栅于其上,环水自固,谓周兵必不能涉。戊子,帝自攻之,命内殿直康保裔帅甲士数百,乘橐驼涉水,太祖皇帝帅骑兵继之,遂拔之”。《方舆纪要》 卷21临淮县: 乘龙洲,“ 《志》云: 时周兵夜持炬橐驼渡淮,濠兵惊以为鬼乘龙也,洲因以名”。
北宋属龙岩县,在今福建龙岩市南。《宋史·地理志》 漳州龙岩县: “有大济、宝兴二银场。” 《清一统志·龙岩州》: 银场 “ 《县志》: 宝兴铅锡场,在县南龙津桥。今废为民居”。
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外海中。宋 《宝庆四明志》 卷18定海县: 虎蹲山在 “县东二里。屹立海口,象形而名之”。
又作喀母兔河。即今黑龙江省宝清县东蛤蟆通河。源出七虎林山,曲折北流入挠力河。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挠力河两源共合,“东北流,受南来之喀穆图河,今曰哈玛通河”。
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石牛潭“在通山。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占者曰,此石牛所啖,因凿其颐, 自是米不复耗”。《方舆纪要》卷76通山县:石牛潭在“县东五里。有石涧六十里,下流入于长
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柘林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4: 建昌县西北有柘林。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三年(309),刘渊遣石勒、刘聪攻壶关,“刘琨遣护军黄肃、韩述救之,聪败述于西涧,勒败肃于封田”。②一名上马河。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唐韦应物有诗。《清一统志·滁
喀喇沁右翼旗的俗称。旗府驻地喀喇沁王府(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阪泉山“在州西。相传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即此山也。亦曰阪山”。②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0太原府阳曲县:“阪泉山在府东北八十里,相传旧名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 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即此。
①亦作赫色勒河、得尔必楚克河。即今新疆南之克孜勒河。为喀什噶尔河上游。《清一统志·喀什噶尔》:赫色勒河在“喀什噶尔城南。源出北山麓,东南流会特尔墨楚克河入雅璊雅尔河”。徐松《西域水道记》卷1:乌兰乌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