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

在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旭日村九日山上。自晋以来,历代均有石刻。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分布于东西两台,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风石刻十三方,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有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等人的题刻。西峰顶上有一尊大石佛,盘膝于莲花须弥座上,全高7.5米,为五代乾德三年(965)陈洪进所刻。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福建省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石刻75段,最著者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有关海外交通及祈风石刻13段,记载了当时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一年两度为“番船”祈风史实,为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另有宋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及清代马负书等记游题刻。在西峰顶上,有石佛造像,为太师陈洪进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为南安市最早的石雕造像。还有清初为保护石佛而建的石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摩崖石刻


猜你喜欢

  • 仁江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寰宇记》卷121播州芙蓉县:“仁水在县西南一里,东南流注水。”《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仁江“在宣慰司东南五十里。源自永安驿山涧,下流合湘江,入乌江”。

  • 灵山道

    即灵关道。西汉武帝时开。自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沿小相岭东麓,至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南行至西昌市。《资治通鉴》:西汉元光五年(前130),“通零关道,桥孙水, 以通邛都”。胡三省注“《班志》:零关属

  • 池川县

    南朝梁大通六年(532)置,属木门郡。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普济镇。隋开皇三年(583)废入伏强县。

  • 前所寨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灵江北岸前所镇。《清一统志·台州府》: 前所寨 “在临海县东九十里海门卫北。明洪武二十八年建前千户所,筑城周三里有奇。南临椒江,与卫城仅隔一水。本朝改为寨,设都司、守备驻防。今增置巡

  • 海陵山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 海陵山在 “县西南七十里大海中。周三百里,列为数峰,高三百余丈。旧名罗洲,又名罗岛。其中峰名草黄山,其东为平章山。……明洪武四年,官兵追败海寇钟福

  • 湖耳长官司

    明洪武三年 (1370) 改湖耳洞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寻属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 (1403) 复置,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湖耳洞长官司

  • 塌河淀

    在今天津市北四十里。《清一统志 ·天津府一》: 塌河淀 “起宁河县, 迄天津道沽。 周百里,为北运河筐儿港减水容畜之地。按: 天津诸水,在运河北者,以塌河淀为归宿,其下游由贾家沽、陈家

  • 灵门县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石埠子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北。属琅邪郡。东汉省。

  • 刘聚

    即春秋时周之留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缑氏县:“刘聚,周大夫刘子邑。”《水经·洛水注》:刘水“出半石东山,西北流径刘聚,三面临涧,在缑氏西南,周畿内刘子国”。

  • 冯翊郡

    ①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洛川县以南,宜君、蒲城二县以东,渭河以北地区。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辖境缩小。北周废。隋大业三年(607)复置于冯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