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里镇

五里镇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方舆纪要》卷11蓟州:五里镇“在州西五里,因名。宣德三年驾至五里镇,遂前行至石门驿是也”。

②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东五十里五里镇。


(1)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部。面积53.6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五里庄,人口2800。清咸丰年间兴集,因距涧桥五里,遂名五里庄。1957年设五里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2000年置镇。产小麦、稻、玉米、甘薯、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红麻等。有金铂、服装、建材等厂。新长铁路、205国道经此。(2)在山东省青州市西部。面积128.7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五里堡,人口8000。据传该村始建于北齐末年,村址在现址东北500米。因常遭水淹,遂迁现址。筑有围墙,因距县城西门五里,故取名五里堡。1952年分属三区、七区和九区。1956年分属弥河区、龙山区、普通区。1958年属五里公社。1984年析建五里镇和观音沟乡、莲花盆乡。1992年两乡并入五里镇。南阳河发源于玲珑山北麓。石灰石资源丰富。产小麦、玉米、大豆、甘薯、黄烟、山楂、蜜桃、柿子、苹果、核桃和酸枣、全蝎、丹参、柴胡等多种中药材。有食品加工、化工、建材、机械等厂。胶王、五孙公路经此。名胜有云门山风景区、驼山石窟。玲珑山有北魏郑道昭题刻。(3)在湖北省通城县中部偏西。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五里,人口 2470。1950年为左港、白米等七乡,1955年属新合、新农两乡。1958年为新合、新农两管理区,属城关公社。1962年成立磨桥公社,仍属城关区。1984年由磨桥公社析置五里乡,1987年改置镇。2001年程凤乡并入。地处梧桐山脉北麓丘陵地。主产甘薯、豆类等,盛产茶叶、烟叶。有林场、渔场及制砖、陶瓷等厂。106国道经此。(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南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五里圩,人口 1100。以驻地距当时较大的六贡村仅五里得名。原属三里镇,1987年析置五里乡。1995年置镇。产稻、甘蔗、玉米、茶叶、茶油、柑橙等。有农机、农副产品加工、榨油等厂。为农贸集市。209国道经此。(5)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部偏南。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五里铺街,人口 2130。因距渡口五里故名。1949年设五里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稻、玉米、小麦。有沙金矿业和建筑业。有氮肥厂。为市西部重要农贸集镇。阳安铁路、汉白公路经此。(6)在陕西省宜君县东北部。面积99平方千米。人口9320。镇人民政府驻五里,人口 1710。镇以驻地名。清雍正《陕西通志》载为镇。1949年为兴市乡,1956年撤销。1958年设五里镇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改置镇。主产小麦、玉米及豆类、高粱、油菜籽、烟草、胡麻、芝麻等。有酿酒等厂及农、林场。宜白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百泉县

    隋大业初改长城县置,属平凉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唐武德八年(625)移治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附近,属原州。五代时废。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属平凉郡。

  • 岱岳 (嶽)

    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淮南子·墜形训》: “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 枣户城

    在今山西代县东北三十五里枣林镇。《寰宇记》 卷49雁门县: 枣户城 “ 《隋图经》 云,初筑此城以地多枣树为名。土人云,此枣多输北京”。

  • 石村

    即今山东广饶县西北十八里石村乡。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乐安县(今广饶县)西北有石村。

  • 羊角沟镇

    即今山东寿光市北一百十里羊角沟镇。旧为海滨荒村。清光绪十八年(1892)小清河通运,遂为巨镇。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设羊口市,1950年撤销。

  • 老鹰砦山

    一名东山。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二里。《方舆纪要》卷69彭水县:老鹰砦山“在县治东。山形若鹰。宋元丰间, 屯兵于此”。

  • 湖垛镇

    即今江苏建湖县治建湖镇。旧属盐城县。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盐城县: “湖垛镇在城西北七十里。” 1941年于此置建阳县。1951年改名建湖县。

  • 桂陵

    一作桂阳。战国魏地,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史记· 魏世家》: 惠王十八年 (前352),“ (秦) 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正义》 称“在曹州乘氏

  • 郁 (鬱) 县

    南朝宋泰始七年 (471) 置,为西海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南齐改为都昌县。

  • 亏容甸长官司

    明洪武中改铁容甸部置,属临安府。治所在亏弓村(今云南红河县东三十四里大黑公)。清嘉庆年间属石屏州。光绪二十六年(1900)分设上亏容、下亏容两司。下亏容仍治大寨,上亏容治所在其西北(今红河县东十四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