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布奇山口
又作拉容玛山口。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西。藏语意为阴坡舒适山口。原属札布让宗,南有高山,北近象泉河,海拔高程3100多米。地势较低,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均可通行。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客均可经此山口互通往来。
又作拉容玛山口。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西。藏语意为阴坡舒适山口。原属札布让宗,南有高山,北近象泉河,海拔高程3100多米。地势较低,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均可通行。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客均可经此山口互通往来。
即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旧属武冈州。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武冈州图: 东北有塘路口。后演化为塘渡口。
在今湖南永州市东门外里许。唐僧怀素故居,今笔冢、墨池尚存。宋陶谷 《清异录》: “怀素居零陵东郊,治芭蕉亘带几数万,取叶代纸为书,号所居曰绿天。” 《清一统志》 作绿天庵。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附近。原为五代时梁朱温的外甥袁象先的旧园,宋时归丞相李迪所有,后又归吴氏。园中有松、柏、枞、杉、桧、栝皆美木,“洛阳独爱栝而敬松”,松岛有数百年之松,故以松名。园中还筑有亭榭池沼。自
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嶷厚加赏待,遣还。旄牛由是辄不为患。”
即今四川武隆县东北火炉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涪州:火炉铺“在州东三百一十里”。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镇东。明、清置碧甲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碧甲巡司 “在府东南百八十里海滨,正统八年置”。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平海西海滨。明正统八年(1443年)于此置
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南狗街镇。滇越铁路经此。
一作齐克塔木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鄯善县东七克台镇。清《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五年(1845)七月初七日,“至七克腾木军台”。
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亦作幕北。《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元年 (233),鲜卑步度根、轲比能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清代通称外蒙古 (今蒙古国
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凤仪镇南四十里。《清一统志·大理府》:赤水江“源出定西岭,东南流入楚雄府旧定边县界,合礼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