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郡
①东晋太元中置,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置镇,后复为郡。曾为梁州,益州、南秦州、成州治。隋开皇初废。
②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西魏改为仇池县。
(1)东晋时仇池氐杨氏内附置,北魏初改置仇池镇,后复为郡。治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辖区约今甘肃省西和县、成县、礼县等地。属南秦州。西魏改属成州。隋开皇初废。(2)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西魏降为仇池县。
①东晋太元中置,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置镇,后复为郡。曾为梁州,益州、南秦州、成州治。隋开皇初废。
②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西魏改为仇池县。
(1)东晋时仇池氐杨氏内附置,北魏初改置仇池镇,后复为郡。治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辖区约今甘肃省西和县、成县、礼县等地。属南秦州。西魏改属成州。隋开皇初废。(2)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北。西魏降为仇池县。
①一名凤山。在今安徽宁国县南。《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鸡山“在宁国县南五里。峰峦秀拔,县治之镇山也”。②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寰宇记》卷19章丘县:“晏谟《齐记》云:卫国县南有鸡山,人云:昔有神鸡晨
在今广西横县西五里。《寰宇记》 卷166宁浦县有 “鸣石山”。雍正 《广西通志》 卷15横州:“鸣石山在城西五里。《山海经》 云: 长石之山,洪水出焉,山多鸣石。即以此名。”
①在今湖北襄樊市南。《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凤林关,“《类要》,在襄阳县”。《方舆纪要》卷79襄阳县:凤林关“在府南七里”。②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炳灵寺石窟河南500米阎王砭。《资治通鉴》:唐大
①西晋泰始中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新泰市。清乾隆 《泰安府志》 卷2: 新泰县“西瞻泰岱,北枕新甫,县之命名以此”。惠帝改属东安郡。北魏属东泰山郡。隋属琅邪郡。唐属沂州。金属泰安州。蒙古至元二年
今新疆天山之博格达山。《后汉书·班勇传》: 永建元年 (126),“ (匈奴) 北单于自将万余骑入后部,至金且谷,勇使假司马曹俊驰救之”。
即塘路口。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1952年邵阳县迁治于此。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北高峰南麓。周密 《武林旧事》 卷5: 韬光庵系唐僧 “韬光禅师道场,与乐天同时”。五代晋天福三年 (938) 吴越建为广岩院,北宋改为法安院。世俗仍称韬光庵。
北宋置,初属延安府,元符二年(1099)改属绥德军。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接榆林县界。后废。
明洪武元年(1368) 改柳州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马平县 (今广西柳州市)。九年(1376) 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洛清河、大瑶山以西,大明山以北,罗城、宾阳以东地区。1913年废。明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壶井山下,亦曰壶井澳。《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 《旧志》 曰: “山突江中,居人渐绕成市。又东北曰磁澳江,中有孤山峙海中,分东、西、南、北四澳,可以避风,海舟常泊于此。按壶井亦即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