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左传》:襄公三十年 (前543) 八月,郑游吉奔晋,“驷带追之,及酸枣”。战国属魏。《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 “北有河外卷、衍、酸枣”。又,《水经
即龟兹。国都在延城(今新疆库车县东皮朗旧城)。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属新疆莎车府。治所在色勒库尔 (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913年改为蒲犁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9
即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史各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保定县图:南有史各庄。
东汉永初二年 (108) 析上蔡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东。南朝宋废。古县名。东汉永初二年(108年)置,治今河南省西平县东。属汝南郡。南朝宋废。
亦作上雒。春秋时晋邑。即今陕西商州市。《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司马起丰、析与狄戎, 以临上雒”。《战国策·秦策四》:“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皆此。西汉置上雒县。又作上雒。西周至战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元和志》卷34浛洭县:“因县界洭水为名”。三国吴改属始兴郡。南朝梁天监六年(507)为衡州治。南朝陈为西衡州治。隋开皇九年(589)为洭州治。后属广州
北宋元丰中升通渭砦为县,属巩州。治所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 通渭县 “渭水在府北,前陷于吐蕃,至此始通也”。崇宁五年 (1106) 废为砦。金复置,移今治。元属巩昌路。
①隋大业三年(607)筑,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贵坪东。《舆地纪胜》卷150隆州:“汉阳城在贵平县东二里。周回三百六十步,高二丈。隋大业三年筑,欲移贵平于此。义宁元年废。今为东林寺。”②在今福建浦城县北。
一作绥安堡。明置,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宁县治。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