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城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洛州。北宋熙宁三年(1070)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城县置,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以伊阙山为名。属洛州,后属河南郡。北宋属河南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隋大业二年(606年),炀帝由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北回,经此县入东京(今河南洛阳市)。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城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洛州。北宋熙宁三年(1070)废。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城县置,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以伊阙山为名。属洛州,后属河南郡。北宋属河南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隋大业二年(606年),炀帝由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北回,经此县入东京(今河南洛阳市)。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顺平县东南。《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 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战国改称曲逆。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顺平县东南。《左传》哀公四年(前49
①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北长镇乡。《方舆纪要》卷26合肥县“清水镇”条下:“又有长城镇,道出六安州,元设巡司于此, 洪武九年废。”②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1948年以后五莲县曾由仁里村徙治于此。(1)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西。东汉省入甘陵县。《水经·河水注》: “屯氏河故渎,自别河东径甘陵之信乡县故城南。《地理志》曰: 顺帝更名安平。应劭曰: 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西汉本始四
亦名连盘港。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连盘乡。明初置巡司于此。
即今陕西铜川市漆水河。源于铜川市北柳林沟,南流折西南至耀县会沮河。《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九年(384),“后秦军中无井,秦人塞安公谷,堰同官水以困之”。《清一统志·西安府一》:“按铜官水在西,漆水在东
古时长江下游主要津渡之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金史·海陵王纪》:正隆六年(1161)南侵,于采石大败,驻扬州,“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旋被完颜元宜所杀。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岷江上,滩在大佛前故名。《元史·石抹按只传》:至元十二年(1275),“嘉定降,宋将鲜于都统率众遁,(石枺)不老追至大佛滩,尽毙之”。即此。
①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 置,为赵兴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宁县。《元和志》 卷3定安县:“取定俗安人为义。” 隋开皇三年 (583) 为宁州治。大业初为北安郡治。唐复为宁州治。金大定七年(1167)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仁爱乡。原为高山族村社。1930年雾社高山族同胞举行反日起义,即“雾社事件”。今街头建有抗日纪念碑。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山区,属南投县,距埔里镇23千米。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
①旧函谷关。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说秦惠王:“东有肴、函之固。” 又,《楚策一》 张仪说楚王: “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后攻诸侯者,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