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城郡
①即五城郡。一名仵城郡。北魏置,治所在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②即仵城郡。南朝梁置,属楚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隋书·地理志》 汝南郡城阳县:“又梁置伍城郡,后齐废。”
③亦作五城郡。南朝梁置,属新州。治所在伍城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北周改为玄武郡。
④北齐合并五城、泰宁等七郡置,为义州治。治所在伍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改汲郡置,治伍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
①即五城郡。一名仵城郡。北魏置,治所在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②即仵城郡。南朝梁置,属楚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隋书·地理志》 汝南郡城阳县:“又梁置伍城郡,后齐废。”
③亦作五城郡。南朝梁置,属新州。治所在伍城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北周改为玄武郡。
④北齐合并五城、泰宁等七郡置,为义州治。治所在伍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改汲郡置,治伍城县(今河南卫辉市)。北周废。
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二十五里。《水经·滱水注》:蒲水“南径阳安亭东,《晋书地道记》曰:蒲阴县有阳安关,盖阳安关都尉治”。②明置,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清一统志·成都府二》:阳安关“在简州西南三里。依山
一名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一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 《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和水在 “司南四十里。《胜览》 云: 源出蛮界
即林阳国。《水经·河水注》 引竺枝 《扶南记》 曰: “林杨国去金陈国步道二千里。”
亦作常芳县。北周建德元年 (572) 改三川县置,属恒香郡。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达拉乡加阿卡古城址。《寰宇记》 卷155叠州常芬县: “取其地多甘松芳草为名。” 隋属同昌郡。唐神龙元年(705) 移
在今江苏如东县。《方舆纪要》 卷23如皋县: 掘港 “在县东百三十里。西通运盐河,东抵海。有掘港营堡,并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0结安州: 堰水 “在州 (治今结安) 西南。或曰即涧水也。自都结州流入境,土人堰水以溉田,因名堰水。南流入茗盈州”。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七十四里盐埠乡。清乾隆 《湘潭县志》 卷5有盐埠店。
在今云南保山市内。《方舆纪要》卷118保山县:上水河“在城内。又有下水河,源出九龙池及宝盖山箐,合流入城,贯穿委港而达于东河。东河亦曰郎义河,源出龙泉,流经郎义村合清水河,南入峡口洞”。集镇名。在山东
隋开皇九年 (589) 分南安县蒲田地置,属泉州。治所在莆口 (今福建莆田市东南)。明曹学佺 《名胜志》: “旧说邑田多生蒲,故谓之蒲田。其后以邑时有水患,因去水从莆。” 开皇十年(590)废。唐武德
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清一统志·甘州府》:山南关“在张掖县东北四十里人祖山口。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杨博置,关城四面凡二十丈有奇。城濠三面、凡三丈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