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会州

会州

①西魏废帝置,治所在会宁县(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北周保定二年(562)改置会宁防。隋开皇元年(581)改置会宁镇。唐武德二年(619)改置西会州,贞观八年(634)改曰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辖境约当今甘肃靖远、景泰、会宁及宁夏海原等县地。天宝初改名会宁郡,乾元初复名会州。广德二年(764)陷于吐蕃。废。北宋初复置。天圣后入于西夏, 元符二年(1099)复置会州。崇宁三年(1104)置敷川县(今靖远县),为州治。辖境约当今甘肃靖远、定西,会宁等县地。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治所敷川县名保川县。寻又入西夏,侨置会州于会川城(今靖远县西南),改名新会州。元初复名会州,移治西宁县(今甘肃会宁县东),属巩昌路。至元七年(1270)省西宁县入州。辖境约当今会宁县地。至正十二年(1352)改会宁州。

②北周保定二年(562)置,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建德六年(577)废为鸣沙镇。

③隋开皇六年(586)改蜀州置,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茂县)。《寰宇记》卷78茂州:会州“取西夷交会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黑水等县地。仁寿元年(601)改广阳县为汶山县。大业三年(607)改为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会州,四年(621)改为南会州。


(1)西魏末宇文泰行军至今甘肃省靖远县一带置会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移州,改为会宁防,隋开皇初改防为镇。大业置凉川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升会宁镇置西会州,改县名会宁。贞观八年(634年)改为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辖境约当今祖厉河和桑园峡、黑山峡间黄河流域地。8世纪后期、11世纪前期曾先后属吐蕃、西夏。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属宋。后又置敷川县为州治。淳熙十年(1183年)复入西夏。金侨置会州于会川城(今甘肃靖远县西南),称新会州,以保川为附郭县。故西夏、金同时有会州。《金史·夏国传》:兴定四年(1220年)“夏陷会州”所指为新会州。蒙古初移治西宁县(今甘肃会宁县东),至元七年(1270年)废西宁县入州。属巩昌都总帅府。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会宁县地。至正十二年(1352年)改为会宁州。(2)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鸣沙县(今宁夏中宁县东鸣沙镇)。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及中卫市河南地区。建德六年(577年)废。(3)隋开皇间改蜀州置,治广阳县(今四川茂县西北)。大业初改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会州,治汶山县(今四川茂县),属关内道。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汶川县等地。四年改为南会州。


猜你喜欢

  • 中左翼左旗

    又称西路中左翼左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车车尔勒格。

  • 岑仰山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33平茶洞长官司:岑仰山“在司治西。巍然拔秀,仰望可爱”。

  • 屏山

    ①又名平山。在今安徽泗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泗州》: 屏山 “列翠环抱,如屏幛然。一名平山,下有屏山湖”。②在今福建建瓯市西北百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屏山 “横障水口,屹然如屏”。③又名越王山

  • 江村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三十里江村。明置巡司于此。(1)古地名。即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江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巡检司。(2)集镇名。(1)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属白地乡。人口 1900。为江姓聚

  • 定西驿

    又名定西岭驿。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南,凤仪镇南四十里。兼置巡司于此。

  • 草屿

    ①即今福建平潭县南草屿。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又见清 《海国闻见录》。②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花屿之南。清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虎井屿转南即花屿、草屿,“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

  • 二渡关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一百十里,接江西广丰县界。《方舆纪要》卷97浦城县:二渡关“为入闽之间道。其地山岭巉岏,溪流回绕,东西二面皆为桥以渡,因曰二渡关”。

  • 太城

    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张仪、张若建,在今四川成都市区东城。太城之西为少城。晋代,益州治太城,蜀郡治少城。《晋书·李特载记》:“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太城自守。”

  • 白面寨

    ①在今湖南新田县东南二十六里。明置巡司于此。②亦作站面砦。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明置土巡司于此。

  • 三都塘

    即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3定番州:场市有“三都”。三都,系布依语音译,意为三处堵水的地方。涟江至此形成三道水塘,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