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干县

余干县

南朝宋改余汗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隋开皇间属饶州,大业初属鄱阳郡。唐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余干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下游,西北濒鄱阳湖。属上饶市。面积 2326 平方千米。人口86.6万。辖7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玉亭镇。春秋战国属吴、越、楚地。秦置余干县(一说西汉置县),因居余水(今信江)之涯得名,别名干越,治今县东北,属九江郡。西汉作余汗(音干),移治今址,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改属鄱阳郡。南朝宋复称余干县,齐又改余汗。隋先后属饶州、鄱阳郡,开皇九年(589年)复改余干。唐、宋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隶饶州路。明初复降为余干县,隶饶州府。《汉书·地理志》豫章郡余汗县注:“应劭曰:汗音干。”《元和郡县志》饶州余干县:“县因余汗之水为名。”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先后属鄱阳、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南有少量低丘岗地,西北为鄱阳湖区,信江纵贯县境入鄱阳湖。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大豆、油菜籽、芝麻等,为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外贸出口优质米和水禽生产基地县,省芝麻生产重点县。特产银鱼、芡实、白莲等。有沙金、煤、瓷土、石英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建材、陶瓷、制革、纺织、食品、粮油加工等。有206国道和余株、黄东、南峡、余瑞等公路,信江航道经鄱阳湖入长江。名胜古迹有东山岭、市湖、小石山摩崖石刻、明忠臣庙等。


猜你喜欢

  • 孝城驿

    唐置,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北宋废。唐置,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北宋废。

  • 雷山县

    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治丹江镇 (今贵州雷山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4镇、5乡(含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雷山,以其境内雷公山得

  • 东岸镇

    ①北宋置,属上蔡县。即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六十里东岸乡。②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东岸乡。明嘉靖《宁国县志》卷2:东岸市在“县西五十里”。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宁国县:东岸镇在“县西五十里”。在广东省高州市北

  • 恩达厅

    清宣统三年 (1911) 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西藏类乌齐县东南恩达。1912年改为恩达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所即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西南恩达城。1912年改为县。

  • 石茆岭

    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清一统志·雷州府》:石茆岭“在海康县东南八十五里。高三十丈。有泉涌出,流至连村,灌田数十顷”。

  • 黄金洞

    即今湖南平江县东八十九里黄金洞金矿。宋以后为产金之地。又称黑洞。在湖北省咸丰县城西北十三盘山。洞口高大,分两层,上为干洞,下为水洞。进上洞约百步,有“栈道长数十丈”,河流潺潺玉鸣,石笋石幔千姿百态,璀

  • 弗违县

    十六国后燕改卢奴县置,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北魏复名卢奴县。古县名。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建都中山,改卢奴县置,治今河北省定州市。为中山尹治。北魏道武帝平后燕,复名卢奴县。

  • 观峡山

    亦作观亭山、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水经·溱水注》:“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会 一里水。其处隘,名之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岩壁竦。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巉岩乱峙中川。”《元和志》卷34

  • 南川砦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改南山堡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元废。

  • 大汇滩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大汇滩“在县东北……巨石错立,形如犬牙,水行峡中,声震如雷。其下流亦注于青田之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