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县
南朝宋改余汗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隋开皇间属饶州,大业初属鄱阳郡。唐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余干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下游,西北濒鄱阳湖。属上饶市。面积 2326 平方千米。人口86.6万。辖7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玉亭镇。春秋战国属吴、越、楚地。秦置余干县(一说西汉置县),因居余水(今信江)之涯得名,别名干越,治今县东北,属九江郡。西汉作余汗(音干),移治今址,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改属鄱阳郡。南朝宋复称余干县,齐又改余汗。隋先后属饶州、鄱阳郡,开皇九年(589年)复改余干。唐、宋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隶饶州路。明初复降为余干县,隶饶州府。《汉书·地理志》豫章郡余汗县注:“应劭曰:汗音干。”《元和郡县志》饶州余干县:“县因余汗之水为名。”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先后属鄱阳、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南有少量低丘岗地,西北为鄱阳湖区,信江纵贯县境入鄱阳湖。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大豆、油菜籽、芝麻等,为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外贸出口优质米和水禽生产基地县,省芝麻生产重点县。特产银鱼、芡实、白莲等。有沙金、煤、瓷土、石英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建材、陶瓷、制革、纺织、食品、粮油加工等。有206国道和余株、黄东、南峡、余瑞等公路,信江航道经鄱阳湖入长江。名胜古迹有东山岭、市湖、小石山摩崖石刻、明忠臣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