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县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以避太宗赵匡义讳改信义县置,为窦州治。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熙宁四年 (1071) 属高州。元属高州路。明属高州府。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迁今治东镇。
古旧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信义县置,治今广东省信宜市西南镇隆。为窦州治。熙宁后属高州、高州路、高州府。明移治今信宜市南旧信宜。宋有银场。1952年迁治东镇。1995年撤销,改设信宜市。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以避太宗赵匡义讳改信义县置,为窦州治。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熙宁四年 (1071) 属高州。元属高州路。明属高州府。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迁今治东镇。
古旧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信义县置,治今广东省信宜市西南镇隆。为窦州治。熙宁后属高州、高州路、高州府。明移治今信宜市南旧信宜。宋有银场。1952年迁治东镇。1995年撤销,改设信宜市。
北宋置,属石照县。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龙市镇。明名罗市镇,又名隆市镇、农市镇。在湖北省枝江市南部、长江北岸。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金盆山,人口8100。古名董滩潮,三国时改董滩口
1944年日伪置,治大通(今安徽淮南市大通区)。1945年8月废。
亦名朔水。即奢延水。今内蒙古乌审旗南境,陕西靖边、榆林等境之无定河。《水经·河水注》: 奢延水 “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又谓之朔方水矣”。
①又名白水。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白水“源出南川县南,东北流入涪州界,即今大溪河也”。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大溪河“在府西北二十五里。《
即原山。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淮南子》:“淄水出饴山。” 饴山即原山之别名。
①亦作负夏。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礼记·檀弓上》: “曾子吊于负夏”;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 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 皆此。②即负瑕。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水经
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改安笼千户所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雍正五年(1727) 升为南笼府。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安笼千户所置南笼厅,治今贵州省安龙县。属安顺府。雍正五年(1
清康熙四十一年 (1702) 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丹东乡。宣统三年(1911) 改流,归道坞委员管理。
又名郑镇。即今河北故城县治。清于此置巡司。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
即今黑龙江省龙江县南景星镇。《清史稿·地理志》 龙江府: “官商路二: ……小五明马屯达景星镇。” 1915年于此设景星设治局。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南部。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