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元城县

元城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沙鹿旁(今河北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 元城县注:“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 因而遂氏焉。”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魏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魏州。移治古殷城(今山东莘县西南),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并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复置,移治王莽城(今大名县东北)。开元十三年(725)又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并与贵乡县同治。五代唐改名兴唐县,后晋复名元城县。北宋为大名府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并入大名县,寻复置,为大名路治。明为大名府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移治今大名县。1913年并入大名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寄治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魏移治今宁阳县南。


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属魏郡。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为阳平郡治。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移治今山东省莘县朝城东北。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并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年)复置。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兴唐县,晋复旧名。宋、金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大名府路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大名县,后复置。为大名路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移治今大名县,为大名府治。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后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1913年裁府,并元城县入大名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行署曾设此,1949年仍并入大名县。


猜你喜欢

  • 王寿山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3程乡县:王寿山“在县东北百四十里。高八百余丈,周二百里,形如殿阁,上有仙牛岭”。在广东省梅州市东北缘,粤、闽两省交界地带。为莲花山北侧支脉。相传因王姓道士在此修炼

  • 鄀县

    三国魏改鄀国置,属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宋为冯翊侨郡。北周废。隋复置,属襄阳郡。唐初废。古县名。鄀,又作若。秦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属南郡。东汉改为侯国。三国魏复为县。南朝宋、齐、梁

  • 董村镇

    ①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三十里董村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南皮县图: 东南有董村镇。②即今河南长葛市东董村乡。明嘉靖 《许州志》 卷1《村镇》: “董村镇,在 (长葛) 县东十五里。”(1)在山西

  • 北杏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东阿县境。《春秋》:庄公十三年(前681),“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春秋时以诸侯而主天下会盟之政, 自此始。(1)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北。《春秋

  • 东海国

    三国魏黄初中置,属徐州。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郯城及江苏赣榆、东海、新沂、连云港等市县地。西晋复改东海郡。

  • 阳曲县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侍阳。东汉末移治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北魏属永安郡,移治今阳曲镇南。隋开皇六年(586)改阳直县,十六年(596)改为汾阳县。唐武德七年(624)复改为阳曲县,

  • 温宿州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苏市。十年 (1884) 属新疆省。二十八年 (1902) 改为温宿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阿克苏市。直隶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省。辖

  • 东楚

    古地区名。“三楚”之一。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 以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相当今江苏大部、安徽东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区。“三楚”之一。其地跨江逾淮,东至于海,约当于今江苏省除西

  • 夫子山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清一统志·顺德府一》:夫子山“在唐山县(按:今隆尧县西南尧山)北十里。一名孔冈。出文石五采。元孔璠自曲阜移居于此,许衡又于此建学讲艺”。

  • 金粟河

    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乌力吉木伦河。《金史·地理志》: 临潢府临潢县 “有金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