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牦牛部
西藏古代族部名。据藏文史籍载,民间传说西藏人类是由雅隆河谷的“六猴雏”变成。《敦煌吐蕃文书》载:吐蕃王室的始祖聂墀赞普为天神之裔,降临雅隆地方,作“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六牦牛部即雅隆六氏族: (1)斯, (2)穆, (3)桐,(4)东,(5)查,(6)楚。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乃东、穷结等县境。
西藏古代族部名。据藏文史籍载,民间传说西藏人类是由雅隆河谷的“六猴雏”变成。《敦煌吐蕃文书》载:吐蕃王室的始祖聂墀赞普为天神之裔,降临雅隆地方,作“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六牦牛部即雅隆六氏族: (1)斯, (2)穆, (3)桐,(4)东,(5)查,(6)楚。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乃东、穷结等县境。
亦作大涡砦。北宋置,属雄州归信县。在今河北雄县东大步村。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魏书·世祖纪》: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葬惠太后于崞山”。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西汉以此山名县。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葬惠太后于崞山;又太和元年(
唐置,属庆州都督府。侨治庆州怀安县(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后废。
即今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支流科克恰河。《新唐书· 西域传下》 俱兰: “南大雾山,北俱鲁河。”
1916年析元江县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在猛烈 (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29年改江城县。
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北。后废。
①即海阳山。亦即今广西东北部兴安、灌阳、灵川、恭城县境之海洋山。《续汉书·郡国志》零陵县:“阳朔山,湘水出。”《水经·湘水注》:阳海山“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元年(1875)以后缩小。十一年改属台湾省。十三年改名台南府。②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湾省。治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镇。清福建闽安协水师把总驻此。
北宋天圣元年(1023)改通利军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明道中复为通利军。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利军置,治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明道中复为通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