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诏山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
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东部山地,以在砚山县六诏村东而得名。西北—东南走向。海拔自 2100 米左右降至1500米左右。最高峰大麦地山,海拔2035米(在广南县西南)。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普遍。为南盘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连接云南、广西两省区的文山—百色公路从山脊通过。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
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东部山地,以在砚山县六诏村东而得名。西北—东南走向。海拔自 2100 米左右降至1500米左右。最高峰大麦地山,海拔2035米(在广南县西南)。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普遍。为南盘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连接云南、广西两省区的文山—百色公路从山脊通过。
东汉置,属东莱郡。当在今山东东部。后废。
即今四川乐至县西北香泉乡。西接简阳界。清光绪 《乐至县志》 卷1: 光绪九年 (1883) 设场市,“距城三十八里。……旧名朝阳店”。
即七峰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三里。《清一统志·兰州府一》:七峰山“亦名七圣山”。
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大帽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广东程乡、平远、和平、兴宁、龙川等县接壤。山绵亘数百里。中有老虎隘,林木深阻,鸟道三十里,群盗窟其间,多历年所。《志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水茜乡。《清一统志·汀州府》 “南平寨”条下:“又北安寨,在县东北九十里。宋置。本名苦竹寨,亦绍定六年移置改名……今为水西墟。”
又作可失哈尔、可失哈耳、可失哈儿、合失合儿、合失哈儿、哈什哈尔、哈什哈儿、喀什噶尔、乞思合儿、乞失哈里。今新疆喀什市。《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统四年(1263),耶律希亮“至可失哈里城”。即此。见“疏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四十里。《清一统志·通府》:洒鱼河“在恩安县西四十里。发源马鞍山,汇昭通诸水,过大关,入金沙江”。
即托钵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套白山。《清史稿·地理志》:巴林右旗“扎萨克驻托盔山”。
在今浙江江山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大陈岭“在县西北十二里。路出常山”。
即今广东紫金县东南乌石镇。《明史·地理志》 惠州府永安县:“又有驯雉里巡检司,治凤凰冈,后迁县东乌石屯,寻俱还故治。”在今广东省紫金县东南乌石。明嘉靖初移驯雉巡检司治此。乌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