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仁镇

兴仁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兴仁镇。旧属拜泉县。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明水县有兴仁镇。

②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赣州府二》:兴仁巡司“在雩都县东北一百里。旧名平头寨,路通闽广,当五洞七径之冲。宋绍兴三年,岳飞平固石洞贼,遂建寨于此。明初置巡司,本朝乾隆四十三年改今名”。


(1)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南部。面积112.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兴仁,人口 3720。清光绪年间开荒建屯。1929年称第二区,1938年称兴仁村。1956年设兴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玉米、大豆、小麦等。有酿酒、被服、农机修配等厂。公路通明水、永兴等地。(2)在江苏省通州市中西部、通吕运河北岸。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仁,人口1万。原名新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此安置海门灾民,取“仁者兴仁”之意命名。1929年称今名。1957年设石鼎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改名兴仁公社,1983年改置镇。2000年横港乡并入。产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有棉纺织、医疗器械、轻工机械、化工、绣品等厂。通吕、兴小公路经此。(3)在四川省邻水县东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兴仁,人口 7650。清乾隆年间取“一国兴仁”之句简名。1949年为兴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3年置镇。有煤、天然气等矿。产油菜籽、辣椒、苎麻、甘蔗、茶叶。有酿酒、粮食加工、印刷、采矿等业。南朝梁邻水县治。通公路。(4)在贵州省丹寨县西北部、清水江与乌龟河之间山岗上。面积187.6平方千米。人口3.1万。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兴仁堡,1932年置兴仁镇,1941年改兴仁乡。1953年分建兴仁、摆泥、新民三乡,1956年摆泥乡并入兴仁乡。1958年建兴仁公社,1959年改为兴仁管理区,1961年恢复兴仁公社。1969年烧茶公社并入,1970年烧茶公社分出。1984年改镇,1992年新华、岩莫、烧茶三乡并入。排调河环绕其东部。产稻、小麦、油菜籽、玉米、小米、甘薯、松、杉等。土产有油桐、山苍子、五倍子、生姜。有铅、锌、铜、锑、汞、煤等矿。为县西最大农贸集市。鸭兴、隆三公路经此。(5)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北部,西邻甘肃省靖远县。面积290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兴仁堡,人口 2220。以驻地兴仁堡得名。清时筑堡,名新堡子。后取“兴隆”、“仁义”之意改今名。民国时设区公所。1949年属兴仁区,1958年为兴仁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小麦、黍。特产二毛裘皮。有水泥、陶瓷、农具加工、砖瓦、地毯等厂。为邻近各县毗邻地区农、牧产品集散地。109国道和中静公路在境内交会。


猜你喜欢

  • 姚安路

    元天历元年 (1328) 置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姚州 (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大姚、永仁等县及四川攀枝花市金沙江以南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 废为府。元

  • 邑阳县

    西魏置,属上洛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后为邑阳郡治。隋开皇末改为邑川县。

  • 斡欢河

    即斡儿寒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元史·土土哈传》: 至元十四年 (1277),讨脱脱木叛乱,“追脱脱木等至秃兀剌河,三宿而后返。寻复败之于斡欢河”。

  • 驮龙溪

    在今广西上思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驮龙溪“源出州北龙岭,南经狮山,绕流而南,合于明江”。

  • 西泊

    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旧城西南。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1:“齐齐哈尔西门外,潴江涨为池,号西泊,土人便之。将军傅玉虑其或涸,凿渠引江水,为源源而来之势,一时畚锸役,豪族子弟应之,渠成,名官沟。……后将

  • 沙水

    ①一名大溪、太史溪、沙源水。即今福建闽江上源沙溪。《寰宇记》卷100南剑州沙县:“沙源经县南二百步,其水原出汀州宁化县黄土岭至虔化县界号曰沙源水,水势悬峻声殷如雷,崄如龙门。过县东一百

  • 长岐驿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文昌县。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长坡镇。

  • 新安村

    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东部永安县附近。《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太原府: 新安村“在府西南。《典略》云: 梁杨膘等讨李贲,贲奔僚中,寻渡武平江、据新安村”。

  • 苏尼特左翼旗

    后金崇德六年(1641)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境都都音沃博勒卓。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驻贝勒庙(1968

  • 竹峪关

    即今四川万源市西北百七十里竹峪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7通江县:竹峪关“在县东北二百八十里。自陕西紫阳县入蜀路”。民国《万源县志》卷2:竹峪关“交通江界,崇山环抱,深涧回盘。下达通巴,上通镇巴,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