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山
①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兼山 “在剑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宋学士黄裳居此,宅址遗基,俱在山下”。
②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明一统志》 卷35平凉府: 兼山 “在灵台县西九十里,乃泾州主山也”。《方舆纪要》 卷58灵台县: 兼山,“其山两重,因名”。下有共池。相传密康公曾从周共王游于此。
①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清一统志·保宁府一》: 兼山 “在剑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宋学士黄裳居此,宅址遗基,俱在山下”。
②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明一统志》 卷35平凉府: 兼山 “在灵台县西九十里,乃泾州主山也”。《方舆纪要》 卷58灵台县: 兼山,“其山两重,因名”。下有共池。相传密康公曾从周共王游于此。
金贞元二年 (1154) 改雷泽县为镇,属鄄城县。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五十二里胡集乡。古镇名。金贞元二年(1154年)废雷泽县为镇,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属鄄城县。
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十里红螺镇北。建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改名护国资福寺。俗称红螺寺。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历代为佛教圣地
1912年改邳州置,后属江苏徐海道。治所即今江苏邳州市北邳城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56年迁治运河镇(今邳州市)。1992年改设邳州市。旧县名。1912年由邳州改置,治今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19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北五十里。产青檀,故名。亦作檀山。《宋书·鲁爽传》: 北魏豫州刺史跋仆兰 “设伏檀山”,即此。《清一统志 ·庐州府》 作“青檀山”。②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32峄县: “
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兴隆镇南单南村。1935年10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此地。
亦作平冈。即平刚县。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晋书·慕容皝载记》:咸和九年(334)“皝遣其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 皆斩之”。
①清置,属沭阳县。即今江苏灌南县西北汤沟镇。②即今安徽无为县东汤沟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无为州《乡镇图》:东有汤家沟。(1)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210.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
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属昭通府。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彝语 “鲁” 为彝族,“甸”为平坝,意即彝族居住的平坝。1913年废为鲁甸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治今云南省鲁甸县。属昭通府。191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十五里,当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水经·江水注》: “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 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山东章丘市北獭河,为小清河旧渠之上源。《水经·济水注》:杨绪沟水“出逢陵故城西南二十里,西北径土鼓城东,又西北径章丘城东,又北径宁戚城西,而北流注于济水也”。《寰宇记》卷19章丘县:“杨绪水,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