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峪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八十里冯家峪镇。明、清皆设堡于此。《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马峪关南有冯家峪堡。”
集镇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北部、白马河西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80。据传,宋、辽在附近交战,宋军将领的盔甲被撕破,在此地修补盔甲,得名缝甲谷。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此修筑长城城堡,称冯家峪堡,后成村,演变为今名。主产玉米、谷子,并产栗子、核桃、苹果等。有铁、金、煤等矿产。有汽车配件、服装等厂。西火公路经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八十里冯家峪镇。明、清皆设堡于此。《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马峪关南有冯家峪堡。”
集镇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北部、白马河西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80。据传,宋、辽在附近交战,宋军将领的盔甲被撕破,在此地修补盔甲,得名缝甲谷。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此修筑长城城堡,称冯家峪堡,后成村,演变为今名。主产玉米、谷子,并产栗子、核桃、苹果等。有铁、金、煤等矿产。有汽车配件、服装等厂。西火公路经此。
即今云南宣威市东南羊场镇。旧属沾益县, 民国时设县佐。
在今甘肃通渭县南牛谷河上。《方舆纪要》卷59巩昌府通渭县:华川关“在县南华川水上”。华川水为今牛谷河。
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姑苏山 “一名姑胥”。
又名大盐海子。蒙古名喀喇莽奈脑儿。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哈日芒乃淖尔。《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锅底池 “在右翼后旗西九十里,周围二十余里,产盐。兔河、赤沙河注入其中”。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古坦乡通元观村。《清一统志·徽州府》:灵岩三洞“在婺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鄣山之西。其东北曰庆云洞,西曰莲花洞,南曰含虚洞。又北曰琼芝洞,朱子题名在焉。洞口险仄,人迹罕至”。
即今贵州长顺县东长寨镇。旧属定番县(今惠水县),有把总驻守。
一作崤陵。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殽有二陵焉”。杜注:“犬阜曰陵。”
亦作葭明水。即今甘肃、四川交界之白龙江下游,为嘉陵江支流。流经秦汉葭萌县 (今四川广元市西南) 北,称葭萌水。《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 (434),“置戍于葭萌水”。胡三省注引《水经注》 云:
即今湖南桂东县西南四十里四都乡。清同治《桂东县志》图:西南有四都墟。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明嘉靖《池州府志》卷1:白象山“在县后数十步,为邑治之主。其形肖象。傍有蜕龙洞。深广各数丈许,相传龙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