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河
即古绵蔓水。源出山西寿阳,东径平定县、河北井陉县,北入滹沱河。《清一统志·正定府一》:冶河“源出山西平定州,东流为绵蔓水,入府境径井陉县南,又东与甘沟河会,径井陉县东之东冶村,又北入平山县西之西冶村,遂称冶河,北流至合河口村入滹沱”。
即古绵蔓水。源出山西寿阳,东径平定县、河北井陉县,北入滹沱河。《清一统志·正定府一》:冶河“源出山西平定州,东流为绵蔓水,入府境径井陉县南,又东与甘沟河会,径井陉县东之东冶村,又北入平山县西之西冶村,遂称冶河,北流至合河口村入滹沱”。
西藏吐蕃王朝 (约629—842) 古地区名。吐蕃在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每个如各置 “东岱” (千户)十个。藏文史籍 《智者喜筵》 则称: 在乌思藏四如之外,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四年 (389),“秦主登留辎重于大界,自将轻骑万余攻安定羌密造堡,克之”。即此。今址不详,约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年),前秦苻登攻
即今河北献县东十六里河城街乡。清乾隆《献县志》 卷3市集: 有河城。
即八坼镇。今江苏吴江市南二十里八坼镇。
在今福建永定县南。《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竹箭隘在县南,路出广东大埔县。”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境。东汉改同濑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境内,一说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北。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同濑县。
①秦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荥经县西五里古城坪。 一说即今荥经县。《寰宇记》卷77严道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楚,徙严王之族以实于此地,故曰严道。”《汉书·文帝纪》:六年(前174),“十一月,淮南王长
北宋熙宁五年(1072)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二十里。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北。属狄道县。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沙鲁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沙鲁(夏鲁)为藏地区(后藏)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
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小黄村。《水经·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