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乐县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威州。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废入威楚县。
古县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境内。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一年废。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威州。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废入威楚县。
古县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境内。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一年废。
唐贞元十年 (794) 后南诏改宁北节度置。治所在剑川城 (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剑川湖” 条下: “剑川在州南十五里,即剑湖之尾,曲流三折,形如川字。”康熙 《
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四十二里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1973年在此发现四个相互叠压的文化堆积层。其中第四层是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六七千年。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器,并发现大批木构干栏式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在江西坡(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二十五年(1392)迁尾堡(今晴隆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安南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即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四里堂二里镇。明嘉靖 《霸州志·舆地志》 里屯: “堂二里在城东北七十三里宣文乡第二图。” 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霸州图: 东有堂二铺镇。
元皇庆元年(1312)改隆兴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山西天镇县,内蒙古集宁市、太仆寺旗之间。明初改为兴和府。元皇庆元年(1312年)以隆兴路改名。辖境相
俗名半个城、同心堡城。即今宁夏同心县(同心镇)。清王定安《湘军纪》卷18:“回酋马光明自固原东北窜同心城,桂锡桢却之。”即此。
右扶风为汉三辅之一,因地处京兆尹之右(西),故别称右辅。后世亦通称京西之地为“右辅”。唐李商隐《行次西郊》:“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右(西),故称。后世常称京西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南麓。《清一统志·杭州府二》:圣因寺“在钱塘县孤山南。即江浙臣民所建圣祖仁皇帝行宫。雍正五年改寺”。寺内文澜阁庋藏《四库全书》一部。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北毛市镇。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河南临汝县城内。唐刘禹锡 《送廖参谋东游》 诗: “望嵩楼上勿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村。”在今河南省汝州市内。唐刘禹锡有“望嵩楼上忽相见”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