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凤山

凤山

①即今河北石家庄市西矿市镇南凤山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井陉县图:(旧井陉)北有凤山。石太铁路凤山支线通此。

②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北岗根苏木以北。《辽史·太宗下》:大同元年(946)太宗耶律德光死,“葬于凤山,陵曰怀陵”。

③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五十二里健跳镇。《清一统志·台州府一》:凤山“在宁海县南一百三十里。山势如凤张翼。明洪武中设兵戍守,以控制海道,建城山上,为健跳所”。

④在今福建顺昌县西。《方舆纪要》卷97顺昌县:“凤山在县西二十里。五峰叠翠, 高数百仞。”

⑤在今福建宁德市北。《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上》:凤山“在宁德县。山分两翼,如凤凰鼓翅”,故名。

⑥一名皇绩山、黄积山。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泉山”条下:“又凤山,在泉山南,山回拱如飞舞,一名皇绩山。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掠凤山、清源山,犯南安,明年复由此入犯。”《清一统志·泉州府》:凤山“势如飞凤,故名”。

⑦在今福建建宁县西。明《寰宇通志》卷47邵武府:凤山“在建宁县西。状若飞凤。或传有樵者见五色禽翔集其上,故名”。

⑧一名凤髻山。在今福建安溪县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安溪县:凤山在“县治北,县之主山也,以形似名”。

⑨即今福建罗源县城内北隅凤山。《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罗源县:凤山在“县治北。山势耸起,两翼如张,因名”。

⑩即今福建罗源县治凤山镇。唐以来历为永贞县、永昌县、罗源县治。1941年设凤山镇,因境内有凤山而得名。

(11)在今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南。据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凤山“形如飞凤,旁有二小峰如翅,故名”。

(12)在今江西吉水县东。《舆地纪胜》卷31吉州:凤山“在吉水县东五里。上有桃花院。下瞰江山之半,有凤凰岩,瀑布自岩而下。故老传云,尝有彩凤飞鸣其上,故名”。

(13)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蚕尾山旁。《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凤山“在东平州(今州城镇)北三十里。群峰环抱,枫林蔽亏,灿若云锦。骚人墨客登览题咏者甚多”。

(14)在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南。《方舆纪要》卷103平远县:凤山在“县(治今仁居镇)南三里。一名鹅山,县之主山”。

(15)即今广西凤山县。《清史稿·地理志》东兰土州:“雍正七年降土知州为州同,分辖凤山外六哨地。”

(16)在今四川长寿县西。《方舆纪要》卷69长寿县:凤山“县治西一里有凤山,其形似凤也。一名白虎山”。

(17)一名东山。在今四川巫溪县东。《方舆胜览》卷58大宁监:凤山“直监治之东。亦名东山。际溪千仞,木石苍翠,景物幽绝”。《清一统志·夔州府一》:凤山“在大宁县东一里。……上有观音岩,岩中有月窟、云岩、钓雪、玉环、浮玉、宝华诸胜”。

(18)又名秀岩、来凤山。在今四川井研县东。《舆地纪胜》卷150隆州:凤山“在井研县南,与学官相对”。《清一统志·资州》 “麟山”条下:“凤山在(井研)县东半里,与县学相对。一峰极秀,土人号为秀岩。”

(19)在今贵州遵义市东一里。《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凤山“在宣慰司东。状如凤翥”。

(20)在今云南凤庆县城郊。《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凤山“在府治东,治西亦有此山,两山夹峙,如双凤然,亦名交凤山”。

(21)又名凤翥山。在今甘肃崇信县北梁坡村北。《清一统志·泾州》:凤山“在崇信县北三十里。形如凤翥。下为殿子坡水,聚贯珠、浓露诸泉之水,由汇口之西,南流入汭”。


又称凤翥山。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东北、汭河北岸。山腰有龙泉和龙泉寺。“凤翥山有泉,泉在盘古柏之下,柏形如龙,文人雅士称古柏龙蟠,龙伏于泉,故称龙泉寺”。两泉之间有大佛殿、子孙宫、舍利塔、钟楼、山雨楼。悬崖上有三清、庄子、三宫、睡佛、药王、玉皇、吕祖、儿女、梁家祠堂、菩萨等十一个洞窟,东西两台有公刘、东岳、土地、龙王、太白、无量祖师、浑元宫等庙宇,山下有山门及戏楼。


猜你喜欢

  • 厚街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南厚街镇。清宣统 《东莞县志》 卷21: 墟市有 “厚街市”。

  • 鸣鹤园

    俗称老五爷园。在今北京城西北郊海淀镇以北,今北京大学校园西北隅。为清道光皇帝五弟惠亲王绵愉赐园。同治三年 (1864) 绵愉死后仍归其后人所有。清末徐世昌租占后,园内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庭院东侧假山上的

  • 黄花台 (臺)

    在今河北馆陶县境。《方舆纪要》卷34馆陶县: “黄花台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汉馆陶公主所筑。”

  • 纳坝紫江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修文县东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修文县东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 姜驿

    即今云南元谋县北八十二里姜驿乡。明置驿。民国初设县佐。集镇名。在云南省元谋县北部、金沙江北岸。姜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50。元设姜站,明改站为驿,名姜驿,姜驿之名自此始。意为古驿道上一姜姓驿丞管理的

  • 石砫安抚司

    南宋景定中置,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元初改为石砫军民府,寻改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石砫宣抚司。南宋景定中置,治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属忠州。元初改为石

  • 沙镇溪市

    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沙镇溪镇。明嘉靖《归州志》卷1:“沙镇溪镇, 州西十里。”

  • 石坑山

    在今广东阳东县西北石坑。《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石坑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数峰相接,瑶居其中,接阳春县界,恃为藩翰”。

  • 长泽县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析山鹿县东部置,为长州大安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隋属朔方郡。唐贞观七年(633)为长州治。后属宥州。宋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

  • 竹庭县

    1943年改赣榆县置,属山东省。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二里赣马镇(城里)。以纪念牺牲于县东境的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抗日英雄符竹庭。1949年移治青口镇(今赣榆县治)。1950年复改为赣榆县。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