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乌围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清乾隆四十年 (1775),征金川,攻破勒乌围,莎罗奔遁噶尔崖。事定。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于此。
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与噶喇依(今金川县南安宁附近)同为清代金川土司地。二者北南相距约百二十里,临金川河,崇山峭耸,鸟道迂回,巢穴坚固。乾隆七年(1742年)大、小金川相继反叛;三十九年平定小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四十一年平定大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勒乌乡。为清代金川土司重要根据地。清乾隆四十年 (1775),征金川,攻破勒乌围,莎罗奔遁噶尔崖。事定。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于此。
即今四川省金川县东勒乌。与噶喇依(今金川县南安宁附近)同为清代金川土司地。二者北南相距约百二十里,临金川河,崇山峭耸,鸟道迂回,巢穴坚固。乾隆七年(1742年)大、小金川相继反叛;三十九年平定小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四十一年平定大金川,建有乾隆“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设重兵驻防。
一名黄田山。在今福建惠安县南。《舆地纪胜》卷131泉州 《景物下》: 锦田山 “在惠安县。《旧经》 云,上有豪民居,山下开腴田万顷,故有美名焉”。明嘉靖 《惠安县志》 卷2: 锦田山 “在美女峰东。下
一作大红罗山。又名长岭山。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明《辽东志》卷1:大虹螺山在“(宁远卫)城东北六十里,层峦叠嶂”。明时因山筑城,今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中部。主峰海拔900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矿产有钼
又称时水。在今山东淄博市北。《汉书·地理志》 齐郡临淄:“如水西北至梁邹入泲。”《水经·淄水注》:“时水又西北径西安县故城南……又西至石洋堰,分为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济。”此时水即《汉志
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毕底城“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今名司丕提。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英国侵占克什米尔,拉达克、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半月礁,位于海口礁西南。环礁不完整,成半月形。礁长5.5公里,宽约2公里。低潮时露出。东南有一宽敞的礁门。中国渔民向称海公。1935年公布名称为半月滩。1947年改为半月暗沙。
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陈州府一》: 项城营 “明宣德中尝议迁县于此”。
即宝鼎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宝顶寺。在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山上多佛像石刻,风景幽丽。参见“宝顶山摩崖造像”。
①汉高帝二年 (前205) 改河南国置,治所在洛阳县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中牟二县以西,孟津、伊川二县以东,孟津至荥阳段黄河以南,汝阳、临汝、新密、新郑等县市以北地。东汉
在今湖南浏阳市西北六十里。明 《寰宇通志》 卷55: 洞阳山“山有洞向阳,故名。唐孙思邈炼丹于此”。《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洞阳山“上有石坛,山涧有潭,湫水流入洞中半里许,石窦引光,沙石朗然,内有
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金坡村。明洪武七年 (1374) 于此置巡司。嘉靖中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