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布政使司
明代自宣德三年(1428)以后,境内的府、州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明自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全国境内的府、州分隶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十三布政使司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
明代自宣德三年(1428)以后,境内的府、州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明自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全国境内的府、州分隶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十三布政使司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简称十三司,俗称十三省。
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乾隆十九年(1754)为统辖外蒙古各部的定边左副将军驻所。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省会扎布哈朗特(乌里雅苏台)。统辖喀尔喀四部、科布多诸部、唐努乌梁海部官兵,并会同库伦办事大臣管
①南齐置,属怀宁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北周废。②北周天和元年(566)置,为甘松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南。隋属宕昌郡。唐初属宕州,贞观元年(627)移治今舟曲县西北白龙江北岸,为宕州治。广德后
在今山东威海市东海中。为威海卫外蔽。周三十里,多林木,有田可耕。《明史·河渠四》:“自海洋所历竹岛、宁津所、靖海卫,东北转成山卫、刘公岛、威海卫,西历宁海卫,皆海面。”光绪《文登县志》卷1:刘公岛,“
①五代晋高祖石敬瑭陵。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石陵村。《旧五代史· 晋书 · 高祖纪》: 天福七年 (942) 八月,“上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以其年十一月十日庚寅葬于显陵”。②在今辽宁
在今西藏丁青县西北尽犊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又名蛇溪。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五里至袁江会口段之赣江。《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蛇溪 “俗呼为铜锣江”。
亦作浦口。古涌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 “ (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410),刘道规讨桓谦,“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等
即今葡萄牙的旧译。《明史·外国传六》: 佛郎机,“ (嘉靖) 四十四年,伪称满剌加入贡。已,改称蒲都丽家”。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1凤阳县:乌云山在“府东南六十里。亦名乌雾山。以山多濛雾也。与定远县接界”。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隅。《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玉液泉“在州城西南,元时取以造酒,因名。其水西流入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