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子山
又作十二子石。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卡里马塔岛稍北,或以为即其中之塞鲁土岛。《顺风相送》“猪蛮饶潼回针再详”条:“(假里马)用单壬五更见十二子山。”
又作十二子石。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南卡里马塔岛稍北,或以为即其中之塞鲁土岛。《顺风相送》“猪蛮饶潼回针再详”条:“(假里马)用单壬五更见十二子山。”
在今湖南炎陵县东。为洣水上游。《水经·洣水注》: 洣水 “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赵一清释曰: “ 《名胜志》 衡州府酃县下云,洣水源出洣泉。注 《水经》 云: “泉不常见,遇邑政清明,年谷丰稔,其泉淅
亦作和墨 (默) 州都督府。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怛没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8世纪中废。又作和墨州都督府。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年)置,治
即西陵铁路。为京汉铁路支线。由今河北高碑店市至易县梁各庄,故名。
又作浿丘、沛丘。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左传》庄公八年(前686),“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杜注:“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古邑名。又作浿丘、沛丘。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左
在今陕西乾县北,唐乾陵正南御道西侧。通高6.91米。连同顶盖及底座,合为七节,所以又称七节碑。碑文为武则天撰,唐中宗李显书,约八千字。文字已浸蚀风化。
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旧属永胜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即今福建福州市城内于山。 《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九仙山在府城内东南隅。今名于山。”(1)古称九日山、九仙山。在福建省福州市中心。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由花岗岩构成。多文物古迹。有宋至近代
①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齐侯伐我北鄙, 围龙”。杜注:“龙,鲁邑,在泰山博县西南。”②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七年(前240),
西汉置,属千乘郡。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西南花沟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高青县西南。属千乘郡。因在邹平县之东,故名。东汉省。
又作不鲁失、不里郁思。元代称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间的一段金沙江为不鲁思河。《元一统志》丽江路:“考今沿革图志:本路出金。有江曰丽江,古谓丽水,白夷谓金沙江,磨些蛮谓漾波江,吐蕃谓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