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坡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桥东。清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西捻军张宗禹部在此痛击清军,湘军提督刘厚基、道员黄鼎败走,汉中镇总兵萧德扬、记名提督杨德胜、萧集山、萧长青、道员萧德纲等被杀,谭玉龙部被围三昼夜,西捻军乃主动撤围而去。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桥东。清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西捻军张宗禹部在此痛击清军,湘军提督刘厚基、道员黄鼎败走,汉中镇总兵萧德扬、记名提督杨德胜、萧集山、萧长青、道员萧德纲等被杀,谭玉龙部被围三昼夜,西捻军乃主动撤围而去。
俗称郡王旗。清顺治六年 (1649) 置,属内蒙古伊克昭盟。驻地即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驻地阿腾席连镇。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1949年依俗称改名郡王旗。旧旗名。清顺治六年(164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与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北。《新唐书·地理志》蓟州渔阳郡: 洪水守捉,“又东北三十里有盐城守捉”。即此。②唐建。在今四川盐源县。《资治通鉴》: 唐开元十七年 (729),“嶲州都督张守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
①即今四川长江之别称。《寰宇记》 卷120涪州: “ 《四夷县道记》 云: 故城,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 《舆地纪胜》 卷174涪州: 蜀江 “发源岷山,经嘉、叙、泸、重庆至城下,自成都登舟十三程,
一名兴隆镇。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四里兴隆镇。旧属唐县。清乾隆《唐县志》卷1《集镇》:“兴龙镇,县北六十里。”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南部。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长柏路,人口 8900。
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明史·地理志》雒容县:“万历四年正月迁于灵塘。”即此。1951年改为雒容镇。
在今广东化州市南。《舆地纪胜》 卷116化州: 帽子山“在城南五里。其形如帽”。《方舆纪要》 卷104化州: 帽子山 “在州西南五里。以形似名”。
古地区名。春秋末,晋国的卿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是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其辖境屡有变迁,战国晚期相当于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和北部,河北省南部和中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金改吕梁洪镇置,属彭城县。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
春秋时吴都 (今江苏苏州市) 南门。《吴地记》: “蛇门,南面有陆无水,春申君造以御越军。在已地,以属蛇,因号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