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像寺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东麓。清乾隆静寄山庄北。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祐唐寺,又名千像寺,清称千相寺。《日下旧闻考》卷116载《辽李仲宣祐唐寺讲堂碑略》:“盘山旧有五寺,祐唐其一。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求植足之所,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间,见千佛洗钵,瞬息而泯。因兹构精舍,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以显殊胜焉。”现存线刻在巨石上的佛像数十尊。寺后有摇动石。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东麓。清乾隆静寄山庄北。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祐唐寺,又名千像寺,清称千相寺。《日下旧闻考》卷116载《辽李仲宣祐唐寺讲堂碑略》:“盘山旧有五寺,祐唐其一。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求植足之所,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间,见千佛洗钵,瞬息而泯。因兹构精舍,厥后于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以显殊胜焉。”现存线刻在巨石上的佛像数十尊。寺后有摇动石。
即今江苏苏州市城内玄妙观。晋咸宁年间建真庆道院,唐改名开元宫。北宋大中祥符中改名天庆观。元改玄妙观。
①在今河北平泉县南。《清一统志·承德府》: 狮山 “在平泉州南六里,山势雄伟。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人称为紫霞峰”。②在今山西襄垣县西。《清一统志·潞安府》:狮山 “在襄垣县西四十里九龙村东。峰头大石
①北宋置,属莘县。在今山东莘县北四十里马桥。②北宋置,属中江县。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北六松乡文家桥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0中江县引眉山程建用《与苏子瞻书》云:“东江来自涪城,历马桥镇,过五成山,至
又名邹家口。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龙德三年(923),“王彦章弃邹口复至杨刘”。
明景泰三年 (1452) 析青田县置,属处州府。治所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 (鹤溪镇)。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60年撤销,1984年改置景宁畲族自治县。古旧县名。明景泰三年(1
即乌常泛。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五十里。《晋书·慕容德载记》:慕容德“置盐官于乌常泽”。即此。
清雍正二年 (1724) 分常熟县置,属苏州府。与常熟县同城而治。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1912年并入常熟县。古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东部置,与常熟县同城而治,辖城东偏
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 《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省溪司: 罗江在 “司北二里。 源出江头山,至司西二十五里,其流始大,东流合于铜仁江。水产金。或谓之省溪”。
①又作紫乾河。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 (旧作红河),为黄河支流。《隋书·地理志》: 定襄郡大利县 “有紫河”。《寰宇记》卷38胜州榆林县: 紫河水 “东北自朔州鄯阳西北 一百七十里
即今贵州大方县西落脚河。《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 “落析水河在卫南八十里。经归化、鸽鸭二关间,流入水西境,为陆广河之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