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工堰
①在今河南光山县西。《方舆纪要》卷50光山县:千工堰“在县城西。绕城而东,凡数十里,为众水所汇。嘉靖五年邑令王室筑石障水,负郭数千亩皆资以溉。自是修筑不一。万历十二年,复增修之。寻废”。
②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千工堰“在县北四十里。灌田三千余亩”。
③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清一统志·郧阳府》:千工堰“在郧西县西北十五里。明洪武初筑。水出黑龙潭,溉田千余亩”。
明洪武初筑。在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源出黑龙潭,溉田千余亩。
①在今河南光山县西。《方舆纪要》卷50光山县:千工堰“在县城西。绕城而东,凡数十里,为众水所汇。嘉靖五年邑令王室筑石障水,负郭数千亩皆资以溉。自是修筑不一。万历十二年,复增修之。寻废”。
②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千工堰“在县北四十里。灌田三千余亩”。
③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清一统志·郧阳府》:千工堰“在郧西县西北十五里。明洪武初筑。水出黑龙潭,溉田千余亩”。
明洪武初筑。在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源出黑龙潭,溉田千余亩。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契丹谋会北汉兵寇,“诸部皆不欲南寇,契丹主强之。癸亥,行至新州之火神淀”。胡三省注引宋白曰:“火神淀在新州西。”即此。②亦作大神淀。在今内蒙
指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元史·地理志》 和宁路: “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 蒙古窝阔台汗七年 (1235) 建都城于河东岸,作万安宫。
在今四川松潘县北。《方舆纪要》 卷73松潘卫: 响水泉 “在卫北六十里。泉流湍急有声,居民资以灌溉”。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北七十里花桥街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永州零陵县北有花桥。光绪《湖南通志》卷1零陵县图作花桥市。
①唐乾元三年(760)改湖城县置,属虢州。治所在故上阳宫(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阳平河入黄河处东岸)。后移治上阳宫东南一里。大历四年(769)又改为湖城县。②唐大和四年(830)改东平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
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唐李白有《游秋浦白笴陂》诗:“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春秋》: 成公十七年 (前574),“楚人灭舒庸”。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春秋》成公十七年(前574年):“楚人灭
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宋敏求《长安志》卷19富平县:“西魏文帝陵,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在今山东邹平县南。《方舆纪要》卷31长山县:干沟河“出长白山,东流入孝妇河”。
北宋置,属陇州。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四十里。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