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南州置,治所在南川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及重庆市南桐矿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南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州置。治南川县(今重庆綦江县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南州置,治所在南川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及重庆市南桐矿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南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州置。治南川县(今重庆綦江县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州。
唐仪凤二年(677)筑,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西地鹧鸪山东侧。一说马尔康县东境。吐蕃陷而据之。《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剑南节度使王昱筑两城于其侧,顿军蒲婆岭下,运资粮以逼之。吐蕃大发兵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二十八里。《明史·华云龙传》:洪武三年(1370),云华上言:“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冲要,宜设兵。”明弘治年间于此筑城。清设巡司。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宜都之役,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于弥沙等五城置,属路南州。治所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东北。二十四年 (1287) 废入邑市县。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东北。属路南州。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北长江南岸。清设守备、千总驻守。 《清一统志·武昌府》:八吉堡“在江夏县北五十里”。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周书·文帝纪》:西魏大统三年 (537),宇文泰至沙苑,齐高欢引兵来会,“李弼曰: ‘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 遂进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即此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又称橄榄坝。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南勐罕镇。傣语 “勐” 为坝子,“罕”即 “费罕”, 为梭布。 以盛产棉花、 善织土布得名。一说乡民用梭布铺路迎接佛主,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岭在 “县东五十里,因县治得名。又东十里曰闻钟岭。屈曲往复,地近西坑”。
即“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