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 (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现存洞窟五个,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窟内大佛高6米,两侧雕弥勒及胁侍菩萨,四坡浮雕佛传故事,是北魏有纪年的石窟造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东方洞。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北10千米。与北石窟寺相对,同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最大的洞窟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高14米。门两侧雕护法力士,内沿窟边高0.9米的石阶上立七佛,高7米;左右立胁侍菩萨十尊,高2米;侧有文殊、普贤造像。佛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披通肩大衣,右手五指并列朝下,左手四指直立拇指卧心朝上,赤脚。系北魏风格。菩萨头戴宝冠,过肩大衣,裙垂脚面,袒胸披巾,体态匀称,面部圆润,系中唐风格。顶残存浮雕树、山、房舍、塔、飞天及夜半逾城、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余四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


猜你喜欢

  • 北硖山

    古称夹石山。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与舒城交界处。《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山在“县北六十里。有两岸相夹如关”。山南有北硖关。

  • 英吉沙尔

    即今新疆英吉沙县。《清一统志 ·喀什噶尔》: 英吉沙尔 “在喀什噶尔城南二百里,提斯衮南一百四十里, 逾雅雅尔河、 库森河至其地。 所属地曰赛喇克,又东北境曰察木伦,西北境曰沙玛拉,西

  • 亭子坝

    即今贵州仁怀县治中枢镇。清雍正九年(1731) 仁怀县徙治于此。

  • 必里万户府

    元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后废。《元史·百官志》作必呈万户府。元置,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必里千户所。

  • 临城县

    ①三国吴赤乌中分陵阳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五里青通河东岸。西晋属宣城郡。南朝梁属南陵郡。隋开皇九年 (589)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房子县置,属赵郡。治所即今河北临城县。《元和

  • 商都县

    1918年改商都设治局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在原兴和县七台 (今内蒙古商都县)。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1958年并入张北县。1960年复置,1962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乌兰

  • 须水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管州。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须水镇。属管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 下县坝

    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五里大佛乡(大佛场)下县坝。民国《潼南县志》卷2:“遂宁废县在今县西五里下县坝。此地于晋设郡,于唐改县,于元至元三十一年(按二十九年)废县设巡检司。明又废司置下县铺。清初因之,旋罢。

  • 永泰陵

    北宋哲宗赵煦的陵墓。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芝田镇西南八陵村。与永裕陵相距里许。

  • 五溪镇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沙市镇。明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青阳县西部、九华河东岸。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 5000。镇人民政府驻五溪,人口190。因有龙溪、漂溪、舒溪、双溪、濂溪在此汇流,元代在河上建有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