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龙江
即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恩水。《元丰九域志》 卷9: 感恩县有南龙江。《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引 《旧志》: 南龙江 “源自小黎母山,西流至 (感恩) 城西北五里曰感恩水,又名县门港,西入于海”。
即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恩水。《元丰九域志》 卷9: 感恩县有南龙江。《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引 《旧志》: 南龙江 “源自小黎母山,西流至 (感恩) 城西北五里曰感恩水,又名县门港,西入于海”。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古城。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后废。
即今湖北麻城市东阎家河镇。《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阎家河市 “在麻城县东十五里。相传唐阎伯玙故里”。
“岭” 亦作 “领”,即岭南。唐代指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从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亦称岭表。《新五代史·南汉世家》: 唐末 “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载:“西番(藏)语:匝布朗,旧宫殿也,城旧为古格汗居处,故名。”
即今河北武安市东南二十八里康二城镇。清乾隆 《武安县志》 卷3里社: 卢里有康二城。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康二城,人口4750。原名康欲城,后以姓分为东、西两街,
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山海经·中次七经》: “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俗讹为瞽冢山。
一名西陉山、雁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二十五里。《吕氏春秋·有始览》:九塞中有“句注”。《元和志》卷14雁门县:“句注山,一名西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晋咸宁元年句注碑曰,‘盖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句注
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 五月, 世祖统兵从漠南进袭蠕蠕,至栗水,“缘栗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六月,车驾次于兔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里。分军搜
唐天祐中改褒信县置,属蔡州。治所即今河南息县东北七十里包信镇。北宋复为褒信县。古县名。唐天祐三年(906年)改褒信县置,治今河南省息县东北包信镇。属蔡州。北宋复名褒信县。
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肃宁县“南阳务”条下载:“丰乐堡在县东。亦宋置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