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路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升博州置,属中书省。治所在聊城县 (今山东聊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茌平、莘县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东昌路。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以博州改置,治所在聊城县(即今山东聊城市),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聊城、茌平、莘等市县地。十三年改为东昌路。
蒙古至元四年 (1267) 升博州置,属中书省。治所在聊城县 (今山东聊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茌平、莘县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东昌路。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以博州改置,治所在聊城县(即今山东聊城市),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聊城、茌平、莘等市县地。十三年改为东昌路。
北周建德四年(575)改铜官县置,属宜君郡。治所即今陕西铜川市北城关乡。隋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代梁改属同州。后唐属耀州。明属西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6年改为铜川县。
①北周天和五年(570)改严州置,治所在越嶲县(今四川西昌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及越西、冕宁、德昌等县地。寻复为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复为西宁州。十八年(598)改为嶲州。②唐武德七年(624
隋开皇初置,属相州。治所在今河南林州市南七十二里淇阳城。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初分林虑县置,治今河南省林州市南。属岩州。大业初废。
在今山东高唐县南,西汉大河 (黄河) 所经处。《汉书· 沟洫志》: 元帝永光五年 (前39),“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民河绝”。又,成帝初,清河都尉冯逡奏言: “今屯氏河塞,灵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
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北旧店乡。《清一统志·广平府二》:旧店营“在肥乡县东十八里。有城。本朝康熙年间,县寄治于此”。
在今山西朔州市城内东街。创建于唐麟德二年 (665)。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 (1150) 题额“崇福禅寺”,清乾隆间改今名。现存山门及天王、弥陀、观音、地
即今四川嘉陵江。《寰宇记》 卷86阆中县: “嘉陵水又名西汉水,又名阆中水。《周地图》 云: 水源出秦州嘉陵,因名之,经阆中即为阆中水。”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黄河东岸。东汉为北地郡治。永和六年 (141)因羌乱,北地郡内迁,寄居冯翊,旧土废弃。复置富平县,移治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十里怀德城,仍属北地郡。西魏大统五年 (5
一名镐水。又作鄗水。关中八川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经·渭水注》: “鄗水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北注于渭。” 唐以后镐池涸废,其水遂绝。古水名。又作鄗水、镐水。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上承镐池,北流
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颍河入淮之口,即古西正阳镇。《晋书· 姚泓载记》: 东晋末,刘裕伐姚泓,“泓将王荀生以漆丘降 (王) 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降 (檀) 道济,王师遂入颍口”。即此。颍水入淮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