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沟镇

双沟镇

①北宋置,属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南六十里双沟镇。《方舆纪要》卷21亳州:“宋绍定六年,金主自归德如蔡,至亳州。进次州南,避雨双沟寺。”即此。

②金置,属彭城县。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双沟镇。清属铜山县,置巡司于此。

③即今江苏泗洪县南双沟镇。《清一统志·泗州》:双沟镇“在州东南。州同驻此”。双沟大曲驰名中外。

④即今湖北襄阳县东北双沟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1)在江苏省江都市西南部。面积42.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1500。据传100多年前两户在此大路两旁各开有一条河沟,村在两沟尽头,故名。1949年为双沟乡,1958年并入仙女镇公社。1962年析置双沟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有镀锌钢管、树脂、起重设备、线路器材、机械、电器制控设备等厂。淮江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泗洪县南部、老淮河北岸。面积74.3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2.1万。宋代成集,因临淮河,得名顺河集,又名水集。后因东西两侧有两条大沟得名双沟。清康熙年间为双沟镇(自然镇)。1949年设双沟镇。1989年双沟乡并入。产小麦、稻、花生、油菜籽、大豆等。有酿酒、水泥、印刷、化工等厂。双沟曲酒驰名中外。特产空心挂面。宁宿高速公路、宁徐公路经此。老淮河通水运。古迹有下草湾旧石器时代人股骨化石遗址。纪念地有新四军四师淮北陈列室。(3)在江苏省睢宁县西北部,西、南与安徽省接壤,北与铜山县为邻。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7500。清初黄水泛滥,村东、村西决堤成沟,故名。1949年设双沟镇,属邳睢县房村区。1953年划归睢宁县。1957年改置双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棉花等。特产白莲藕。有纤维板、酿酒、榨油、造纸等厂。境内建有观音机场。104国道和双灵、双许公路经此。(4)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部。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集,人口8000。因有中心沟和蒲沟(油河古称)与宋汤河交汇于此,故名。1958年设双沟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1992年与纪楼乡、任小庙乡合并成今境。产小麦、油菜籽、棉花、烟叶、苹果、蚕茧。有皮革、造纸、面粉、粮油加工、酿酒等厂。为市西南交通要冲和粮、油、烟叶集散地。阜商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部。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村,人口2400。明代此地沿淄川去临淄大道,设店铺,以南邻两条大沟而名双沟店,后形成村落。清代改名双沟。建国初分属淄川县第九区凤凰乡、藏梓乡及周瓦乡。1956年为淄川区双沟乡。1958年属杨寨公社。1963年由杨寨公社划出,成立双沟公社。1984年改为双沟乡,1986年乡机关又迁至张博公路东、双罗路北侧。1993年建双沟镇。孝妇河流经。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甘薯、大豆等。矿产有煤炭、铝土、紫砂、黏土等。有煤井和化工、陶瓷、耐火、通讯电缆、乳胶等厂矿及建筑安装公司等。张博公路、淄八铁路纵贯镇境西部。(6)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部。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沟,人口2.9万。因有两条水沟经过,故名。1950年置双沟镇,1958年并入跃进公社。1960年恢复双沟镇。唐白河经境。产小麦、棉花,盛产花生、芝麻。有服装、纺织、印刷、铸造、化工、柳编、酿酒、建材、食品、电器等厂。为县东北部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316国道、埠双公路经此。古迹有清真寺。


猜你喜欢

  • 掖山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为掖水所出之山。《魏书·地形志》 东莱郡掖县: “有掖山祠。” 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

  • 白旗屯

    即今吉林舒兰市西白旗镇。清顺治元年(1644)满族正白旗居此,名大白旗屯。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北“一百四十五里大白旗屯街”。

  • 洗马岭

    在今河北赤城县龙关镇北。《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 洗马岭,“太宗北征次龙门,获北寇遗马二十余匹于洗马岭,即此处”。

  • 柳市镇

    北宋置,属乐清县。即今浙江乐清市西南二十里柳市镇。在浙江省乐清市南部。面积49.9平方千米。人口9.3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市,人口2.6万。传古时以柳树市下为贸易之所,日久成市,故名。《元丰九域志》卷五

  • 浦市镇

    即浦口镇。今湖南泸溪县南四十四里浦市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作浦市。在湖南省泸溪县东南部、沅江西岸。面积143.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浦市,人口7650。因镇旁有浦溪注入沅江,宋时在

  • 平陆县

    ①西汉景帝元年(前156)置平陆侯国,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尉氏县东北。地节元年(前69)国除,改为县。东汉建武元年(25)废。②南朝宋改东平陆县置,属东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移乐平县寄

  • 高平集

    即今河南滑县东南高平镇。民国 《重修滑县志》 卷6: “高平集,距城六十里。”

  • 月波井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清一统志·绵州》:月波井“在绵竹县治东一里。汉严君平凿。每朝霞霁月,井中波纹荡漾,掩映交辉”。

  • 柳冢村

    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四十四里。金、元时长垣县治此。《清一统志·大名府一》: 长垣故城“金初迁县于柳冢村。明洪武元年以水患,又迁于蒲城,即今县治也。《县志》: 旧长垣集即柳冢。在县东北四十里地名鲍堌。今有

  • 騩山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三经》: 青要山 “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 其阴有琈之玉。 正回之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河”。《水经·河水注》: 正回之水 “出騩山,疆